第927章 大唐双龙传(凭什么 上)(第2页)
对易华伟的称呼也不自觉地改为前辈。
易华伟缓缓睁开了眼睛。
师妃暄瞬间对上了一双眸子。那瞳孔深处,不再是一片漠然,而是如同宇宙初开般的幽邃。没有杀意,没有得意,只有一种纯粹到令人心寒的平静,仿佛碾死一只蚂蚁般理所当然。
“他挡路。”
易华伟的声音毫无起伏:“且,他的冰玄劲…有点意思。”
最后半句,像是在评价一件物品的材质。
挡路?有点意思?
这便是他轻描淡写抹杀一位枭雄、震慑一位宗师的唯一理由?师妃暄感觉一股寒气从脊椎升起。此人的思维逻辑,完全超出了常理的范畴。
师妃暄深吸一口气,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
“前辈…手段惊人。不知此去长安,所为何事?”
她必须知道这个恐怖人物的目的。
易华伟的目光穿透了摇晃的车帘,投向北方,清晰地吐出四个字:
“慈航静斋。”
“啊!”
师妃暄的心,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慈航静斋!他去那里做什么?一股前所未有的警兆瞬间在她识海中炸开。几乎无法维持秦川的伪装,声音带上了一丝她自己都未察觉的干涩:
“慈航静斋?兄台去那方外清修之地,是…寻人?还是…?”
易华伟的目光终于从虚无的北方收回,落在了师妃暄的脸上,仿佛穿透她拙劣的男装伪装,直视她灵魂深处的震动。
“听闻,”
他的声音依旧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贵斋有一块玉璧,名唤和氏璧。其内蕴奇异之力,能助人堪破迷障,窥见本源。”
师妃暄的瞳孔骤然收缩!和氏璧!他竟然是冲着和氏璧来的!那是静斋镇派之宝,更是承载着代天择主使命的圣物!此人的意图,昭然若揭!
“前辈。”
师妃暄的声音彻底冷了下来,属于慈航静斋传人的清圣气息第一次在她刻意伪装的温润下隐隐透出:“和氏璧乃我师门供奉的圣物,承载天命,非世俗凡物可比。恐怕……”
“借来一观。”
易华伟打断了她的话,语气平淡得像在说借一碗水喝:“顺便,看看你们所谓的‘慈航剑典’,有何玄妙。”
“借”?看看“剑典”?
师妃暄只觉得一股荒谬绝伦的怒火,混合着巨大的危机感,直冲顶门!此人视宇文化及如蝼蚁,视宇文阀如无物,如今竟敢以如此轻慢、近乎掠夺的口吻,谈论静斋至宝与无上武学?剑心通明剧烈震荡,她清晰地感受到对方话语中那份理所当然的漠然。那不是狂妄,而是…一种基于绝对实力和认知差异的俯视!
车厢内,无形的压力陡增。师妃暄袖中的手指已经悄然捏住了剑诀,体内《慈航剑典》的真气无声流转,清圣的剑意蓄势待发。
就在这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临界点上,易华伟却并未在意她那几乎化为实质的敌意。他甚至没有再看她一眼,目光重新投向窗外飞逝的灰白景色,仿佛刚才那足以震动整个白道武林的话语,不过是随口提及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的声音再次响起,却不再是那种嘶哑平淡的调子,而是带上了一种奇异的、近乎温润的质感,如同山涧流泉,平静而清晰地流淌在车厢里,每一个字都带着难以言喻的重量:
“慈航静斋…以方外之地,行代天择主之事。千年以降,自诩正道魁首,执武林牛耳,操持天下神器更迭。妃暄姑娘,你认为,这…合理吗?”
“妃暄姑娘”四字一出,师妃暄捏着剑诀的手指猛地一颤!伪装被彻底识破!对方不仅知道她的身份,更是在用一种审视、甚至是评判的姿态,直指静斋存在的根本!那温润的语气下蕴含的漠然俯视,比任何杀气都更让她感到一种刺骨的寒意。
“前辈此言何意?”
师妃暄的声音彻底褪去了“秦川”的温润,恢复了特有的清冷空灵,带着凛然的质问:“我静斋历代祖师,心系苍生,秉持天道,于乱世之中,择选明主,结束战祸,还天下太平。此乃大功德,大慈悲!何来‘合理’之问?”
易华伟依旧望着窗外,声音不急不缓,如同在讲述一个与己无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