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玩家鬼谷孒

第831章 天气控制器(第2页)

东陵在新加坡的地位与半山在香港的地位比肩,但华人住进去的难度稍逊半山,尽管如此,李月如不声不响就能住进独栋洋房,可见她没用他的资源,她自己在新加坡构建了一定的上层人脉。

“就这样?”

“还想让我夸你几句?”

“没意思。”李月如收起奶瓶放于桌面,调整了抱姿,“月如米行的执照已经批了,hk咨询物色了两名经理,苏鸿泽,三十五岁,泉州人,从益和米局挖过来的,一路从扛包的苦力晋升为掌柜,很受陈六使器重。”

“陈六使器重的人怎么会被挖过来?”

李月如轻笑道:“再器重,陈六使也不会给手下分股份,只会酌情给花红,对亲戚和树胶公司的资深经理倒是挺大方,会和他们合股成立新树胶公司。”

“喔,继续。”

“安东尼·海伊,原来是森那美旗下米粮进口与分装业务的经理,三十二岁,伯明翰人,牛津大学毕业的高才生,非常熟悉暹罗、越南和马来亚的粮食进口渠道。”

“三十二岁的高才生只是担任月如米行的经理可惜了,先观望一段时间,然后考虑列入伊特曼总经理的候选人人选。”

“苏鸿泽呢?”

“先观望两年再做考虑。”

“就因为苏鸿泽不是高才生,他的待遇就比安东尼·海伊差?”

冼耀文颔了颔首,“学历是一方面,人种也是一方面,华人精英大部分会在时机成熟时选择单干,笼络维稳的成本比较高,有选择的前提下,高层尽可能不使用华人。”

“也是。”李月如点点头,“真正能干的人早晚会走,但不用华人用什么人,不能都用英国佬吧?”

“不是不用,是尽量不用,当用还是得用,公司用人要多元化,一开始为了节约沟通成本,以华人为主,然后慢慢增加其他人种的职员比例,印度人、爪哇人、马来人,不管是哪里人,只看公司需求和才能录用,晋升也是一样。”

“就是升总经理这一步卡一卡华人?”

“我的话这么难理解?”冼耀文蹙眉道:“一个华人和一个印度人,两人的业务水平相当,综合条件也相当,都足以胜任总经理职务,选印度人。明白了吗?”

李月如摇摇头,“还是不太明白。”

“哪里不明白?”冼耀文有点不悦,他已经说得够明白。

李月如不急不躁地说:“我不明白我说的卡一卡华人错在哪里。”

冼耀文收起不悦,耐着性子说:“总经理往下,在考虑晋升人选时,第一点比较能力,第二点比较年龄,年龄相差五岁及以上,年龄小的加分。

第三点比较家世,家族在新马非常有地位的自不必说,有必要时没有能力也要晋升,若是没有特殊之处,比较家庭关系的稳定性。

一名总经理需要具备的主要能力是战略洞察与决策、系统性资源整合,而支撑这两个能力的重要底座是抗压与沟通,面对资本市场、政策、行业周期的战略级抗压,对董事会、投资者、记者、家人,所有人的强大沟通能力。

总经理在外面逢场做戏在所难免,时间一长,妻子肯定能察觉,口红印、香水味、衣服上的长头发等等,无一不是指向性很强的信息。

就是在妻子察觉的前提下,还能保持家庭关系稳定,这就体现了一个人的抗压、非线性思维、沟通、执行等能力。”

冼耀文顿了顿,接着说道:“能力、年龄、家世是总经理往下晋升的三个筛选标准,没有第四个。

到了总经理这个级别,遇到两位候选人旗鼓相当的情况,再加上人种标准。就像是跑马分不清谁先谁后,存在争议时,另外加赛一场,而不是主观上先认定谁不行。”

冼耀文指了指李月如,“更形象地比喻,你和另外一个人在争夺香港小姐的桂冠,你们获得的票数相同,但主办方不喜欢姓李的,于是你和桂冠失之交臂。”

“你这么说我就懂了。”

冼耀文轻笑道:“想让你弄懂还真不容易。”

李月如娇嗔,“是你自己没讲清楚。”

“好吧,就当是我错了。跟我说说接下来月如米行有什么计划。”

“账上只有5万块,能做什么计划,开一间米铺,然后从暹罗籴米过来卖咯。”

“不要这么大情绪,我给你讲一点你未必去认真了解过的信息。”冼耀文呵呵一笑,“今年大米的主要出口国分别是暹罗、缅甸、南越、印度和巴基斯坦、美国。

暹罗在抗战期间实行《米谷统制法》,政府垄断收购与出口;47年开始允许私商参与收购,但需要许可证以及实行出口配额;去年6月,暹罗和美国签署《大米销售协定》,政府继续以泰米厅的名义统一出口,但放宽私商比例。

暹罗主要的大米私商是陈守明家族的暹罗米业,以及蚁光炎家族的蚁氏米行,两家基本吃光了暹罗私商的出口配额。

自从朝鲜半岛战争爆发,韩国、东洋紧急进行军粮采购,10月志愿军参战,东北紧急征粮100万吨以上,华北、华中出现爱国售粮运动,去年12月的《大公报》上报道天津大米黑市价格上涨五成。

前年7月,暹罗承认新中国,以往的贸易继续;去年12月,美国主导对华战略物资禁运谈判启动,暹罗观望;今年5月,禁运正式开始,暹罗随后正式停签对华大米出口许可证。

失去了最大单一买家,暹罗政府启动‘东南亚米粮互换’,向印尼、马来亚削价抛售。”

冼耀文从公文包里取出一瓶矿泉水,起开瓶盖呷了一口,将瓶子放于桌面,接着说道:“大米的出口为暹罗带去大笔外汇,但朝鲜战争所带来的额外采购不及暹罗政府预期,这一点从暹罗政府今年从民间的粮食采购量可以推断出来,暹罗政府手里还有不少大米库存。

暹罗的茉莉香米插秧前些日子已经结束,再过三个月就到丰收的季节,暹罗政府的大米库存会进一步增加,这么多大米压在手里该怎么办?

增加国内供应是不可能的,会压低米价,谷贱伤农,只能从国外想办法,也就是增加大米出口。

暹罗政府能怎么做呢?

不能找来新订单,只能降低大米出口税,比如把当下15美元/吨的出口税砍掉一小半,改成8美元/吨,这么一来,私商的利润空间变大,出口热情会提高不少。

但是,东南亚米粮互换的所有互换,均以英镑或实物计价,避开了美元,这么一来,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国家不会进口暹罗大米,把这些国家一排除,已经没有新需求市场供私商开发。

我前面说了,暹罗的私商主要是暹罗米业和蚁氏米行两家,它们差不多吃完了出口配额,但它们的大米主要卖给了以英资为主的五大洋行,只有少部分直接供应各地的米铺,五大洋行拥有对大米的定价权。

暹罗政府减税,五大洋行就能以此为理由,要求私商降低供货价,要求也不会太苛刻,只需比7美元多一点点,比如50美分。

成本降低了,利润也跟着降低,私商自然不愿意,明明应该多赚7美元,如今却变成少赚50美分,这当然不行,红毛鬼惹不起,还不能欺负欺负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