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2006深渊老宅

第0820章 研讨会(第3页)

 

“周总,你继续……”

 

“咱们仔细研究一下f22就会发现,这玩意儿算不上进攻的矛,顶多也就是把能够偷袭的匕首。而且,f22更适合参与不对称的局部战争,而非大国冲突。

 

所以,个人觉得,这个六代机,最起码在火力方面,能对f22形成优势。”

 

事实上,关于六代机和五代机的火力对抗,周岩有两个思路:一是用诱饵弹,消耗五代机的弹仓;其二,用机载导弹反导。

 

只不过,用机载导弹反导,需要导弹高速机动,弹体就需要做得很大,虽然可以使用高能推进剂缩小弹体,可这样一来,作为消耗品的空空导弹,成本就上去了……

 

不过,既然问题已经抛出去了,周岩就懒得再动脑子了:军工体系那么多天才,有没有自己参与,都不影响大局。

 

“我有一个问题,”少将看着刘一鸣,“刘总,如果要求变循环发动机的推力达到180千牛,推重比十以上,大概多久能造出来原型机或者说是技术验证机?”

 

刘一鸣回头看了看周岩。

 

“最多两年,如果需要,时间可以压缩……”

 

“哦,这么说,青岩已经有成熟的方案了?”少将喜出望外。

 

“可以这么说……”

 

周岩话一出口,在场很多研究航发动力的专家,脸色都变了,齐齐将探究的目光投向刘一鸣。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周岩这边说两年,问题不大……”

 

“周总,我记得你们青岩,貌似在搞无人机的研发吧,进展如何……”少将似乎打破砂锅,问到底了。

 

“过两个月,长航程无人机试飞,”周岩微微自得,“年底,一吨载荷的无人机能完成试飞。”

 

“哦,”少将点了点头,继续开展其他话题……

 

上午研讨会,只是大概圈定了一下技术单位。

 

可到了下午,总装的人参照五代机的性能参数,对六代机的性能参数进行对比性的标定。

 

大致空重、作战半径、续航里程、数据链传输速度……

 

第二天,数据标定全面结束,而周岩也长长地松了口气:数据全都在自己预估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