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大捷回传(第3页)
牵招接过帛书飞快阅读了起来,帛书里写的也和传骑所说的差不多。
双方之间又陷入了沉默,过了好一会,吴敦的声音又一次响了起来,只是轻了很多。
一方面他也有些生气,这逆子竟然架空了子敬,小小年纪居然如此胡作非为,日后可怎么得了,难道还想架空他老子不成。
只是在满意之余,刘备内心深处也有些担心刘封在军略方面的能力。
“夏、夏侯将……军,还、还带着……昌豨去接收缯城了。”
顿了一会,臧霸继续开口,仿佛像是在梦语似的:“你想啊,在半年前,我们裂土琅琊的时候,他刘备在哪里?在青州北海。他名为平原相,可他手里有平原哪怕一个县吗?”
如果单骑而出的话,还是有很大概率能逃出生天的。
“是,使君!”
糜竺这个彩虹屁,正挠在刘备痒处,引得后者哈哈大笑起来。
他左边牵招,右边糜竺,出郯城两里迎接刘封。
实际上也难怪他们如此吃惊了,这种整齐度在这个年代实在是有些犯规。
“确是大捷!下吏愿以项上头颅担保。”
***************
开阳城中,臧霸与吴敦面面相觑。
刘备闻言大喜,连连点头。
不过现在好了,刘封已经送上了完美的答卷,让他大为放心。
只可惜,大家的关注点依然在被功劳窜进怀里的赵子龙身上。
这一幕直接看呆了刘备、糜竺和牵招等人。
随即整个方阵中的士卒竟然齐齐朝着右方转向。
但刘备依旧乐此不疲,因此,他也清楚的知晓刘封在襄贲县的所作所为。
关于这一点,吴敦自然是不承认的,他甚至激烈的表示自己曾顽强反抗过,只是不是对面那个白马银枪伟男子的对手,但不代表自己怯懦。
************
刘封带着所部兵马回到郯城时,刘备亲自出城迎接。
刘备心里生气啊,什么时候自己家宝贝儿子学会谎报战果了?
而且还恰好在牵招的面前来这套,这不但是丢了他的脸面,大耳哥更担心牵招会对刘封有了不好的印象,影响将来。
牵招也是心神大惊,刘封竟然以少胜多,还全歼来敌了?
对于这大阵仗,刘封自然不敢怠慢,直接下马步行,来到刘备面前。
“我后悔去年没领兵南下去救援陶公,哪怕豁出去开阳不要了,琅琊也不要了,可我就是应该去一次郯城的。”
幸好与我大清朝不一样,这个年代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分左右的。
可吴敦的运气似乎也到此为止了,逃过即水之后,竟然遇上了赵云守株待兔,最后还是没能逃得了。
他叹了口气,道:“过不去心里那一关啊。”
不是刘备格局不够,而是这个消息实在太过夸张。
今天早上,劝降的信使来时,捎带上了这位臧霸的好兄弟,目的自然是请吴敦一起来帮忙劝降臧霸。
“阿仁,带着两个传骑下去,好生招待,给与酒肉,让他们好好休息一晚。明日每人发给五百赏钱,再让他们回去。”
吴敦的话让臧霸陷入了沉默。
不过刘封很快就要回到郯城了,相信这个大侄子应该能给他好好解惑一番。
牵招指着传骑提醒刘备道:“兄长,看此人神情,不像是在谎报军情。”
可能还嫉妒对方的能力吧。
刘备这才关好院门,拉着牵招重新回到屋里,细细述说自刘封来
到郯城之后的所作所为。
当时刘封南下时,想恳请牵招一同南下,可牵招没答应。
就是你旁边的兄弟牵招,不是你儿子我,他都要投袁绍了!
可这些话刘封能说吗?
显然不能,所以刘封只能义正辞严道:“孩儿定会向别驾多多学习,尽力做个与别驾一样的能吏。”
吴敦又不好意思的低下脑袋。
说着说着,刘备自己竟然哈哈大笑起来了。
于是他想要转移话题,可巧就有一个话题他本身也极为感兴趣。
随后,刘备上前将刘封搀扶了起来,拉着他的手道:“别驾今日谬赞你出将入相,军功,汝勉强有了,文治可还差了许多。”
刘备这次同意让刘封参阵,主要的目的还是让刘封历练一下,感受一下战场的环境和气息,别说指望刘封建立战功了,只要刘封别受伤,他就心满意足了。
“走,且带为父看看你练的好兵。”
刘封自无不可,他也能看的出来,不只是刘备感兴趣,糜竺和牵招也相当有兴趣。
牵招只觉得脑袋里全是疑问,有许多问题想要询问刘备。
等众人走到刘封所部行军队列的侧翼时,刘封抬手做了个手势,徐盛高声喊道:“向右转!”
最后轮到牵招时,刘封只是情深义重的说了一句话:“叔父,终于把您给盼来了。”
刘封一直觉得,糜竺的能力其实很高,尤其是看人的眼光,虽然不如刘备厉害,但也是一等一的。
徐盛再次大声喊道:“向方伯行礼!”
全军一起抬起右手,齐胸平举,后轻轻锤击左胸口。
“方伯万胜!徐州万胜!我徐州军,威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