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朐县盐豪(第2页)
刘封说完之后,朝着潘璋做了个手势。
王煜控制不住自己,不由自主的问道:“刘小兄,汝这冰糖,是从何而来?”
许勤等人在旁低垂着脑袋,根本不敢吭声。
文人一边拷问着自己儒学到底能否救世,自己所学的儒术到底是真实有效的,还是自欺欺人的。
邹先生应了一声,上前查看,片刻之后回禀道:“肺腑受了些创伤,并无大碍,只要调养一阵即可。只是……”
他好奇的打开一看,小盒中只有一小撮白色结晶,被绢帛所包裹。
原来是买购盐的,只是从涿州到徐州来买盐,这未免也太远了吧,难道河北就不产盐了吗?
心里胡思乱想,却并不妨碍他答话:“正是,我家的盐,行销徐、兖、豫三州,颗粒分明,色泽黄亮,是有数的好盐,更难得的是,朐县望族糜家和甘家曾联手抑制盐价,规定本郡出产食盐,每石不得高于三千文,实是莫大的功德啊。”
东汉的食盐价格在800文到1100文一石之间上下徘徊。
刘封听完,心里其实已经有了成算,应是像自己先前所猜的那样,这王家少爷估计是看上了眼前这伶俐少女,设局坑害他们。
刘封等人在许勤的带领下,进了朐县。
可那是和平年代的盐价,眼下是什么时候?
据刘封所知,徐州的盐价早就已经暴涨到两、三千文一石了。
虽然刘封这么说,但王煜可不会真随便吃陌生人带来的东西。
刘封心中惊讶,没想到如此低价,竟然依旧能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净利润,这应该还是去了盐税之后的收益。
王家坐地朐县百余年,也曾经出过几任比千石的县令,又同甘家、田家交好,或许不会太过于畏惧,可许勤自己却知道,如果他敢为了王家的事情得罪眼前的公子,那王家事后一定会把他给扔出去,平息对方的怒火。
明明一切都当着刘封的面做的,可王煜却丝毫没有半点难为之色,这一次,他亲口尝了尝冰糖的味道,眼神一下子变得火热起来。
刘封所说的是实话,许勤在旁边咽着口水,张开嘴想说点什么,可被潘璋一瞪,赶忙又闭了起来。
“赵家大伯以前出外跑过商,见识多,而且人心肠也好,被大家一求恳,就站出来了挑了头。三个村子凑了一万钱,从王家买了牢盘,砌了火塘,刚煮了不过十来石,还不够三个村子分的,就被王家狗腿子欺负上门了。”
他想了一下,招来一个近侍,让对方先尝一下。
东汉末年,是一个精神分裂的年代,从上到下,从文人到武夫,都有精神分裂的表现。
“只是什么?”
没想到这近侍刚一尝完,就惊叫起来:“好甜!少爷,这是糖啊,真的好甜!”
王煜眨眨眼,没想到还是个大生意啊。
可他却丝毫不担心对方会伤害到他,因为在他的认知里,这几个武夫,不过是刘封豢养的走狗,是不敢也不能伤害他这个与刘封同一阶层的士族子弟的。
王家能和糜家、甘家在朐县称雄,才年产六千石食盐,这是在拿他当傻子骗呢。
“不要胡说!”
一零四.二三三.二四三.一八四
王煜一边客气的引领着刘封入内,一边不经意的扫过刘封身后的诸人。
不过对方只要有回应,那就是好事,也方便自己摸摸对方的底。
刘封恍然大悟,应该就是担心内出血。
看见刘封有些诧异,周围的乡民们也都大着胆子开口插话了。
许勤也算得上是聪明人,从这几个甲士身上就能看出那少年富贵之极,很可能就是郯城中的世家子弟,而且还必然是嫡脉。
王煜故作恍然,连连点头:“刘小兄勿怪,既然你已经展现了诚意,那我自然也不能藏着掖着,不瞒刘小兄,我家一年可产盐六千石。”
所以人均摄入再少,平均下来也得年入六斤以上才行。
“赵家大伯也是看着我们乡人吃盐不容易,明明都靠着大海,却还要高价买他们王家的盐,一升就要三十文钱,里面还掺了沙子。”
“为奴倒是不必了,我让医师为汝父看看,你赶紧和汝母收拾一下,离开此地吧。”
现在许勤只想着钻进地里去,最好那位贵人少爷永远看不见自己才好。
更别说潘璋身后,还有徐盛、周泰、蒋钦三尊大神
了。
自然是人偿债消了。
徐州之前有人口两百八十余万,这个年代的人们吃盐很省,可再省也是必需品,尤其是下地干活,那可是体力活,非常沉重,需要摄入大量的盐分来保证力气。
至于怎么解决?
潘璋这才收手,脸上满是遗憾。
刘封似笑非笑:“王兄,你的问题这么逗,却忘了你可不曾回答过我的问题。”
王煜愣神了片刻,涿州?
“哈哈哈。”
于是,许勤硬着头皮赔笑道:“贵人说的哪里话,贵人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在下无有不从,只是不必再惊扰我家少爷了吧。”
刘封走到少女身边,似笑非笑的盯了抓着少女的两个青衣壮汉,轻轻道:“松开。”
虽然眼下世道乱了,但也不是谁都能出行带着甲士前呼后拥的。
于是,刘封了然的点了点头,话锋一转,对伶俐少女说道:“我今日要救你们自然是轻而易举,只是我走之后,想必他们也不会饶你,等他们再次上门,恐怕就是乡人也保不住伱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