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网文老大爷

第121章 拜见糜甑(第2页)

 就拿刘备成功收回琅琊这件事来说,如果不是各地的军阀情报系统传递了消息,只靠民间自由扩散的话,恐怕一两年后,兖州西部地区都未必能知道这事。

 明白对方意思的刘封摇了摇头:“没事,就让他们跟着好了。”

 “糜老丈,小子有一些想法,想请您老给把把关,不吝赐教,不知您是否愿意?”

 “少主,后面多了几个尾巴。”

 这一番试探的结果,让刘封很是满意。

 刘封扶起糜甑,谦逊道:“小子在郯城,可是对别驾以叔父相称的。别驾勤政爱民,日夜操劳,为我父拾遗补缺,如此州中能有此安宁,皆是别驾之功也。”

 文字是记录了晒盐法的详细步骤和所需人工、器械,而图画则是干脆的将晒盐法的各个工序给画了出来。

 其实这个刘封也只是顺带一试,哪怕是后世,就算再蠢,也不会平白无故的把家里的机密告诉朋友吧?

 更别说东汉这个家族为根基的时代了。

 而且这些食盐的成本,也会远远低于往日煮盐法得来的盐货。

 因为历史经验告诉他,汉武模式远不如榷盐法好用。

 这福楼不但精美,而且还是天然的密室。

 这年头粮食有多精贵,在这寒冬腊月的,就是有钱都未必能买到粮食,这还不够表达自己等人对方伯的敬仰支持吗?

 他心中一动,顺势问道:“公子,老朽有一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可否请您指点迷津?”

 糜甑抬起头,正好迎上刘封热切的目光。

 许勤派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暴露了,一路尾随着对方到了糜府后,眼看着对方递上名帖,然后糜府大开中门,恭恭敬敬的将他迎入府中后,赶忙回王府报信去了。

 “打开中门,我亲自去迎。”

 事实上糜甑的判断也是正确的,历史上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都不约而同的实行了严厉的盐铁专卖,全盘照抄了汉武模式。

 糜甑想起子仲来信,信里经常提到刘封常有别出心裁的想法和念头,而且还都具有不小的可行性。

 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

 主客之势,已经更易。

 而到了东汉时,光武帝刘秀的一时心软,竟然直接造成了盐铁之利再也收不回来了的窘境。

 但接到刘封的名帖后,却是惊动了在家荣养的老家主糜甑。

 这哪里是赐教?

 仅仅是因为糜竺对刘备的忠诚吗?

 刘封决定给这群眼皮子浅薄的士族豪强们上演一下,什么叫做降维打击。

 可刘封却不会这样做。

 光看这个名字,糜甑就隐约猜到了几分,这应该是类似于汉武盐铁专营那样的盐政改革方案。

 也就是派出专门的人去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情报。

 一零四.二三三.二四三.一八四

 毫不夸张的说,晒盐法无论是在人工,成本,耗费,产量,质量等诸多方面彻底碾压煮盐法,同时还能将大片大片的海岸滩涂变废为宝。

 有了这样的想法,东海这群士族豪强就自觉对刘备有恩,又有糜家顶在上头,不免对刘备生出了几分轻视。

 自刘邦开国之后,汉初承秦制,盐铁允许民营,私人可经营盐业,然后由国家征税。只是这税收直接归属主管皇室财政的少府,诸侯国则收入入王府,都不归属于中央财政。

 糜甑看着手里的名帖,上面赫然写的是刘封二字。

 这已经是历代盐政中,最为严厉的了。

 哪怕近日扫平臧霸,收复琅琊的消息传开,也没能改变这一点。

 “糜老丈,何须如此。”

 不过小心无大错,和糜竺一样,糜甑性格沉稳谨慎,轻易并不得罪人,得罪了的话,那对方就得做不成人了。

 只是历史上糜芳干过的蠢事比较多,刘封才不得不防上一手,以免真高估了糜芳的脑子,被他的愚蠢给背刺了。

 这可真就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竟然真是公子,不想您亲临寒舍,甑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糜甑被刘封扶着,听着对方的话,边听边点头:“子仲虽为人沉稳,却缺少智谋,幸得方伯不弃,愿辟他为别驾,虽滥竽充数,却也要尽力而为。能得公子夸奖,也算是他的福分。”

 看见刘封要走,王煜心里悄悄松了口气,虽然他也不怕刘封,但能避免撕破脸,总归是个好事。

 “榷盐法。”

 “走,该是去糜家拜访的时间了。”

 尤其是这套体系不但有官营,还引入市场机制,官商

分利,因地制宜,允许民营,却始终牢牢的把主动权抓在官府手里。

 刘封一见,吃了一惊,赶忙快步冲了过去,堪堪扶住了糜甑。

 毕竟冰糖只是稀有,而不是绝无仅有。

 刘封早就问清楚糜府的位置,转个方向就朝那里走去。

 光是刘封只是刚上门,就有想法要亮,这也勾起了糜甑的好奇心。

 这还是双方紧挨着的,再远点的话,那联系起来可就更困难了,耗时也就更长了。

 久闻不如一见。

 第一,糜家这边可以合作的更深入一些了,至少糜甑、糜竺非常靠的住,糜芳的话,以后看看有没有机会拉他一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