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网文老大爷

第121章 拜见糜甑(第3页)

 只是投降好投,跟风却难啊。

 糜甑故此接道:“赐教不敢当,不过若只是看看,老朽也想听听少主的想法。”

 那就是如何解决互信问题。

 要知道整个徐州,海岸线虽然很长,但能利用的却极少,主要原因就是这种滩涂太多了。

 看着周泰恶狠狠的举起右手,在空中切了一下。

 只要上了三楼后,将仆役驱离,就没有人再能偷听得了。

 糜家二少爷糜芳刚刚等来了征辟他的州使,应辟成为了琅琊郡太守。

 或者伱人跑了,盐田留下岂不是更妙了?

 “来的是个少年?”

 这一束绢帛有数张帛书,上面分别记录着文字和图画。

 现在看来,糜芳还没蠢到那种地步,至少有糜甑和糜竺双重压制下,糜芳还是能控制的住的。

 糜甑先挑了个晒盐法的绢帛看了起来。

 可现在又像是要卖盐?

 这就更滑稽了,有谁会到盐场来卖盐?

 刘封这一次来朐县的考察下来,暂时有三个判断。

 忽然,糜甑心中灵机一动。

 糜家最聪明的办法就是保密,半点冰糖的情报都不能泄露,能保持多久就保持多久,生产出来的冰糖可以悄悄启运,先送往外地销售。

 刘封倒是无所谓,只要自己老爹不在意就好。

 刘封很显然是要用晒盐法和榷盐法中的民营部分,来换取自己以及糜家支持他进行盐政改革。

 最妙的是,官府不用维持大量的人员,这对提高效率,降低贪腐有着很大的正面作用。

 “糜老丈,这些绢帛之上,便是小子此次前来的目的。只是不知糜家是否愿意同小子合作,共襄盛举。”

 原本这是一个缺陷,可现在却成了宝贝,以徐州为数巨大的滩涂面积,哪怕就是十分之一能够充作盐田,产出的食盐也足够中原诸州使用了。

 糜甑人老成精,如何能看不出两者之间的区别?

 在大摆宴席,邀请众多好友庆祝过一番之后,糜芳已经在两天前离开了朐县,前往郯城拜会方伯,然后走马上任了。

 但凡他们有半点对方伯的敬畏之心,至少也得了解一下方伯的喜好和家人,最少做到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得罪方伯。

 既然双方都确认过对方的立场,上了福楼之后,刘封也就没有多敷言,称赞了几句福楼的精美后,他就直入正题。

 即便以糜甑的沉稳,此时他的手都出现了轻微的颤抖。

 以糜甑的智慧,不难看出这两样东西的目的。

 另一方面,也是糜竺早就偷偷木刻了刘备、刘封父子俩的画像,使亲信心腹送回东海。

 其他盐商将会毫无竞争力可言,唯有投降或是跟风。

 只怕到时候挖空心思,无孔不入的想要窃取制作工艺的人,恐怕就是这些好朋友吧。

 眼下糜家只是刚刚得到冰糖,正在大规模的试做中,各项环节都不成熟,而且都是临时组建起来的,正是最需要保密的时候。

 糜甑都年过花甲,直奔古稀了,还能不明白刘封的潜台词?

 不过他也是沉的住气,看了眼刘封,见对方没有开口的意思,只是冲着自己微笑,到嘴的话硬生生给咽了下去。

 这分明是金山堵门啊。

 他忍不住有些犹疑,方伯家的儿子什么时候跑来我们朐县了?

 这未免太牵强了。

 如此优厚而又充满诱惑力的条件,糜甑怎么都不可能拒绝,这可是他求之不得的好事情。

 可今天对方带来的这两份东西,无论哪一份,都要远超自己对刘封的预估。

 看完榷盐法之后,糜甑脑海中翻腾着一句话。

 周泰悄悄的跟了上来,小声的汇报道:“要不要把他们给……”

 第二,海东诸县,有深水良港,值得投入资源发展,同时也有大片的优良沿海滩涂,可以大规模的试点晒盐法。

 可即便如此,糜甑还是有一个巨大的疑惑,这个疑惑如果得不到解释,那糜甑不说无法和刘封合作,至少也会忧心忡忡。

 就算糜竺依旧忠心,可架不住糜芳在后面泄密啊。

 直到汉武帝连年对外征战,以致国库空虚

。理财大臣桑弘羊在皇帝的支持下,推行盐铁专卖,将天下的盐池收归国有,实行“完全专卖制”,朝廷派遣官员组织生产、运输和销售,食盐的产、运、销等环节完全官营。

 现在看来,子仲所言非虚。

 原本糜甑所求,不敢奢望如本朝这般宽纵,好歹别像前朝那样盐铁专卖。

 匣子里一分为二,各卷着一束绢帛。

 首先,王煜并不知道糜家已经得到了冰糖,说明哪怕是糜芳,也没有把家里的机密胡乱泄露,这说明糜家还是可靠的。

 刘封愣了一下,没料到糜甑会突然问这话。

 不过很快他回过神来,点点头:“糜老丈有话直说,指点不敢当,小子总会尽力给个说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