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网文老大爷

第186章 张昭请罪(第3页)

 因为张昭接受与否,已经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事情了,也代表了整个徐州士人集团。

 尤其是最近收到风声,豫、青、扬三州人不断的来到徐州,为刘备所用,这也让徐州人生出了防备之心。

 “宝坚、季弼,仲嗣,随我出迎州使。”

 张昭性格刚毅,言出必行。

 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立时就准备出外迎接州使。

 四人一同出外着履,然后以张昭为首,徐宣三人紧随其后,朝大门外走去。

 此时刘封早就已经下了车,带着诸葛兄弟、董袭、甘宁正恭敬的等在张家门外。

 张昭是彭城人,只是避祸于海西,居住条件自然不能和彭城比,只是一个较好的三进院子。

 里面说话的声音大了一些,外面隐约也能听得到,只是听不字清楚说了些什么。

 张承进去之后,刘封等了许久也不见里面有人出来。

 刘封、诸葛兄弟和董袭倒还好,甘宁却有些不爽了,朝着刘封一拱手,突然开口道:“少主,这张昭何以如此倨傲,宁不才,愿将其擒至少主身前。”

 刘封被甘宁的毛遂自荐给吓了一跳,真要是按你老哥这干法,回去估计得让大耳哥把屁股给打烂了。

 刘封刚想要安抚甘宁,却听到身边的诸葛亮开口道:“兴霸将军,亮听闻您昔日在荆州,为荆州刘使君和江夏黄府君所轻,不知可有此事?”

 甘宁此时不过是别部司马,距离将军自然是远的很。

 只是诸葛亮的本意并非是激怒甘宁,而是要劝谏他,打一巴掌之前,自然得先给颗甜枣。

 况且现在世道愈乱,武职的含金量也直线下降,随便一个校尉都已经敢自称将军了,别部司马也差的不远。

 听到诸葛亮的话后,甘宁脸色一变,恶狠狠的盯着对方:“是又如何,你待怎的?”

 被刘表和黄祖轻慢,已经成了甘宁的心中淤积,除了刘备父子俩,其他人谁提谁倒霉。

 刘封也是吓了一跳,赶忙去看董袭,万一甘宁发起了性子,恐怕在场的也只有董袭能拦上一二。

 诸葛亮却是不温不火道:“兴霸将军,这就是亮所要说的。将军在荆州处,为人所轻,此非将军无能,而是尖锥被藏于麻袋之中,金沙被掩盖在砂砾之下。将军虽有凌霄之志,却无明主提携。”

 “亮听闻刘使君曾两次修书荆州,劝慰鼓励将军,公子于广陵初见将军之面,即以非常之礼相待。这难道不足以证明刘使君与公子的目光如炬,慧眼识珠吗?”

 “今日我等久侯于张府之外,能让刘使君三次征辟,又能让公子甘心久侯之人,必定是世之大才。若是将军一怒之下,破坏了刘使君和公子的求贤之举,将军乃义气之人,日后如何再见使君与公子?”

 听完诸葛亮的这番话,甘宁怒气不翼而飞,脸色倒是变得红润了起来。

 这小家伙说话当真有道理啊。

 自己确实太过冲动了。

 锦帆贼甘兴霸破天荒的有些反省起来。

 刘封刚刚还提到半空中的心重新放了下来,诸葛亮还真敢说。

 不过这番话诸葛亮说可要比自己说合适太多了。

 如果让自己来说,说不得还会起了反效果,激起了甘宁的逆反心。

 可诸葛亮一番连吹带捧,竟然让甘宁自我反省起来了。

 这番和稀泥的手艺已经颇具功力,当真不愧是日后能够调和蜀中四五个派系矛盾的诸葛武侯啊。

 甘宁朝着刘封单膝跪地,请罪道:“公子,如诸葛小先生所言,我险些坏了您大事,宁甘愿受罚。”

 “兴霸何罪之有。”

 刘封自然不会惩罚甘宁,而是亲自将其搀扶了起来,握着甘宁的手,语重心长道:“兴霸,我早就听说你昔日在蜀中熟读诸子,显然有青云之志。你既要在军旅发展,我有一言,请你务必谨记于心。”

 甘宁赶忙应道:“公子放心,宁必熟记于心。”

 “为将者,当有平常心,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若以愠怒而战,必为人所乘也。”

 刘封说完,别脸去看董袭道:“元代,此言也一并赠与你。”

 甘宁和董袭默默念叨着刘封的话,他们俩都读过书,也都懂些兵法,虽然不知道这是孙子兵法里讲的,却深以为然。

 于是,甘宁和董袭两人再度下拜跪谢。

 诸葛兄弟在一旁看着这一幕,两人对视一眼,不想公子竟也熟读孙子兵法。

 这边刚完事没多久,门内就传来了声响。

 刘封等人赶忙整理了一下衣袍,只听一声门响,张府大门从里面被打开。

 一个身材高大,面容严正的中年文士从里面走了出来,身后则跟着几个年轻文士。

 这中年文士自然就是张昭,只见他目光锐利的扫视完现场,最后落诸葛瑾的身上,然后上前两步,冲着诸葛瑾下拜道:“昭有眼无珠,不识明公恩德,劳烦州使三临海西,特此前来请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