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章 南京的反应
同样的时间,同样是民国三十一年秋,不过地点却截然不同,在距离北平有约千里之远的南京,Lkmt的国民政府办事处内弥漫着复杂的气氛。
相较于北平那带着前朝宫廷威严的凝重,南京的氛围则更显一种混杂着革命激情与现实焦虑的躁动。
在一间布置简朴,墙上挂着孙中山先生遗像和“革命尚未成功”条幅的会议室内,气氛热烈紧绷。
国民党左派的核心领导人唐浙与他的同志们——包括陈友仁、邓演达、恽代英,以及几位在东北前线拥有实权的青年将领正围坐在长桌旁,激烈地讨论着从柏林经由吴少山渠道传回的同一则石破天惊的消息。
唐浙年富力强,目光锐利,他手中拿着电文副本,高举着它朗声道:“同志们!”
“柏林的消息,大家都清楚了,北方的熊瞎子自己把窝掏空了,这是我们百年不遇的机会——收复外东北与外西北,洗刷数十年之前的耻辱,拿回本就属于我们的土地,恢复中华!”
他的开场白直接点燃了会场,陈友仁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他率先附和:“唐先生说得对!外东北之失是中华民族身上一道深可见骨的伤痕,如今俄国崩溃在即,此地几成无主之地,我革命同志秉承总理遗志,以救国救民、恢复中华为己任,岂能坐视故土继续沦丧?此乃历史赋予我辈之使命!”
他的话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将北上行动提升到了继承孙中山遗志的高度。
确切来讲,这本就是孙先生的意愿,倘若有机会,那他一定不会放弃这个恢复中华的大好时机。
然而不过一秒,一个带着几分泼冷水意味的冷静声音立刻响起。
说话的是负责与直系协调军事合作,对现实力量对比有清醒认识的邓演达。
“友仁兄的壮志令人钦佩,但是我们是否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谁去收复?收复之后,又当如何?”
他环视众人,语气沉重。
“与少川一同在柏林的顾维钧是吴佩孚的人,北平的吴佩孚想必也已收到消息,他的直系军队是光复东北的主力,我们在东北虽也有力量,但总归是要少于直系军队的。”
“更重要的是,直系军队扼守北上之要冲,我们难道要现在就去和他争抢这份‘荣耀’吗?” 他刻意加重了“争抢”二字,点出了问题的核心。
一位来自东北前线的青年将领黄震接过话头,他的观点更为务实甚至保守:“邓将军所言极是,我军在东北虽有部队,但数量、装备、补给,皆无法与吴子玉的嫡系相比。”
“与其劳师远征,去争夺一块我们即便拿到手也未必能守稳的遥远土地,不如趁着日军溃退,吴佩孚注意力北移之机,全力巩固我们在东北已控制或能争取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