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章 南京的反应(第2页)


 “吉林、黑龙江还有大片区域,地方势力盘根错节,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抗日功臣’和‘革命政权’的身份,在那里深耕细作,建立我们的根据地,拿到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一份实实在在的地盘。这才是增强我党实力以备将来的务实之道。”


 这番话代表了党内务实派的声音,他们更关注眼前能抓得住的实际利益,而非看似辉煌却充满风险的宏大目标。


 巩固东北,意味着更多的人口、资源以及未来与直系抗衡的资本。


 “巩固东北,这当然重要。”


 唐浙猛地一拍桌子,打断了这种“偏安”论调,他的情绪稍显激动,激进的说:“但诸位同志,你们想过没有?如果我们此刻退缩,将收复外东北的千古伟业,拱手让给吴佩孚那个旧军阀,我们在政治上、在道义上,将陷入何等万劫不复的境地?”


 他站起身,言辞犀利如刀,直指问题的要害:“吴佩孚是什么人?他是清府官僚,是军阀余孽,他若成功收复外东北,他将被塑造成什么样的形象?——民族英雄,国家救星。”


 “到那时他将揽尽天下民心,他所拥有的将不仅仅是军事上的优势,更是无人能及的政治正统性和道德制高点,我们这些真正秉承三民主义致力于社会革命的政党,将被边缘化,被视作不顾民族大义,只知争权夺利的狭隘政客,我们还有何面目去宣传我们的主义?还有何资本去与他争夺中国的未来领导权?”


 唐浙的分析让那些主张“巩固东北”的人瞬间清醒,这不仅仅是土地和资源的争夺,更是关乎未来中国由谁主导、走哪条路的生死之争。


 未来的道路将由枪决定,收复外东北意味着获得外东北的资源,这才是至关重要,最现实的地方。


 唐浙继续阐述,语气放缓但更加坚定:“反之如果我们能够抢先一步,或者至少是同步有力地参与到收复外东北的行动中去,哪怕最终未能独占,但只要我们的旗帜曾经在那里飘扬,我们的军队曾经为收复故土流血,那么这份‘洗刷国耻’的荣耀,就有我们的一份。”


 “只要我们的军队在那里,那外东北的工业资源我们就有资格分一杯羹,更重要的是我们就能打破吴佩孚试图垄断民族英雄光环的企图,保住我们在政治上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负责宣传的恽代英立刻激动地表示支持:“唐先生高见,我们必须立刻行动起来,大造舆论!要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收复失地并非他吴佩孚一人之愿,乃是我全体革命同志、全体中国人民共同之目标!我们要在道义上,抢占先机!”


 “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