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 章 就藩,监察御史(第3页)
“这些个贪官佞臣在京城、在朝中必然有所依仗。”
“多方打点之下,便也能将御史身死的消息给压下去。”
“毕竟
在京城这个地方,随便揪出来一个便是五品以上的官员,更不需说死的只是区区七品官员。”
“莫说是朝廷,即便就是御史台也不会对死一个七品官员的事太放在心上。”
“除非是朝廷势力争执,某些人想借他们的死讯为由,扳倒政敌。”
虽然李景隆话中的官场甚是阴暗,就好像是被百余双大手牢牢遮蔽了天空,没有半分光亮射进来一般晦暗。
可事实却也的确如此。
七品官员在地方上或许是一地的父母官,能让百姓畏惧,有一些个话语权。
可放在京城,放在朝堂。
七品官在没有圣谕的情况下,甚至都没有参与朝会的机会。
但凡因一个七品官引来的波澜,必然也是朝中有大人物在暗中推波助澜。
东汉令董宣提“强项令”,迫使刘秀承认“天子不与布衣同。”其根本乃是世家大族妄图胁迫皇权。
唐初韩愈《论佛骨表》痛斥崇佛之弊,无非是儒生想要夺回儒教在王朝中独尊的话语权。
最出名自然还是海瑞海刚峰,区区县令却在“倒严”一事上充当中流砥柱,震荡朝野。可说到底,不过是裕王、徐阶高拱张居正之流极力倒严,这才让海瑞的事迹震动朝野。
所以虽然极度黑暗,但历来都是如此。若朝中没有内援,一个七品官所言所行甚至生死都传不到京城,更不会激起多大的浪花。
相反!
地方上的贪官污吏在朝中自有靠山,想要压下区区七品官员的死讯,自然也不是什么难事。
“可是九江!”
朱棣还有些难以置信,“地方上的贪官污吏当真就能如此大胆,他们竟真敢擅自杀害朝廷派去的御史?”
“燕王这话未免太过天真了些。”
“地方官员怎么可能亲自动手,他们将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又能算是什么难事?”
“买通当地强盗,做成强盗杀人的惨案。”
“亦或是埋伏沿路,做成遇难之景。”
“再不济便是恶人先告状,率先将御史定为大逆之罪,先行斩首。”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言至于此,李景隆轻叹口气,沉声说道:“如此一来,那些贪官污吏在地方上和御史之死撇清关系,在朝廷上祈求靠山压下消息。”
“如此一来,一个七品官员的死甚至都不会激起半分浪花,此消息甚至都传不到天子耳中!”
伴随李景隆声音落下,朱棣、朱樉几人好似打开了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此刻个个义愤填膺,心绪难平。
而就在众人情绪低落,一片沉寂之时。
李景隆却猛地提高音量,冲朱标拱手的同时,朗声赞道。
“然陛下今日所行之法,便可彻底杜绝地方官员欺凌御史之情况发生。”
“将御史台下属衙门设在藩王府邸,那下放地方的监察御史便是从藩王府出去的人。”
“如此一来,地方官员自然不敢放肆,更是不敢狗急跳墙!”
还有一句话李景隆没有明说。
那便是他方才所言御史下放地方性命没有保障,完全就是强龙不压地头蛇。
可若依照朱标这个法子,这个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毕竟若论及地方上的地头蛇,无论官员在当地经营多久,势力如何盘根错节。可终究比不过一地藩王。
说的再难听一些,藩王才是地方上最大的地头蛇!
被李景隆这么一说,朱棣几人沉吟数秒也都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可就在众人皆认同李景隆所言,认为朱标所言监察御史自王府而出,定能震慑地方上的贪官污吏,抬高御史地位,保证其性命安全之时。
此刻却见朱标表情玩味,看向李景隆饶有兴致道。
“九江,你怕是还有话没说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