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 章 政见相左(第3页)
“战火波及之下,临边百姓本就苦不堪言,或心存怨念。倘若此时贸然推行改土归流,恐难生其效。”
“那仆射千户的意思呢?”朱标语调微沉,略有不悦问道。
而冯诚却似没有察觉朱标的恼怒,继续平静道:“末将以为,当令诸将暂推此法。”
“若可推行,云南、吐蕃等地百姓无有异议,可全数推行。”
“倘若民怨甚深,当暂行羁縻之策,徐徐图之。”
“或太子继位之初,改土归流之法可推行全数偏远之所!”
闻言至此。
朱标也是明白冯诚的意思。
倘若地方部族抵触不深,改土归流的功绩依旧是他朱标的。
若是民怨沸腾,届时派兵镇压必会在史书上留下些许骂名。
所以冯诚这小子多半是要自己顾忌名声,将这个事情留给雄英去办,到时候骂名自然也就不是自己所需要承担的了。
诚然。
历代帝王的确有将麻烦丢给儿孙,其中数通古斯最甚。
可他们老朱家,却没有这个传统。
几年前老朱把皇位传给自己之时,那可是尽心尽力,生怕给自己留下麻烦。
就好比废除丞相制,此事大半都是自己这个太子在办,可最后却是老朱下的旨意。
其目的无非是老朱担心废除丞相于后世眼中并非良策,所以这稍有冒险的举措自然要他来办。
至于其他大案,诛杀贪官污吏无数。
可最后斩首的圣旨仍是老朱签发。
如此便给人一种老头子擅杀,而自己宽仁的错觉。
殊不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爷子只是自己的背锅侠。
老朱对自己能做到这种程度,那自己就断然不会将麻烦甩给雄英。
“朕且有力,主朝当有三十年之期。”
“朕虽意效仿太上皇,待雄英堪当大任之时,传位于他。可少说还要二十年光景。”
“千户郎,你要朕再等二十年?”
“请陛下三思.....”
“不必再说了!”
冯诚还想说些什么,可朱标却立时呵斥,将其打断。
下一秒。
只见朱标猛地转身,大步走上玉阶,朝龙椅走去。
“宣!”
“督察御史铁铉觐见!”
随着朱标声音落下,也意味着改土归流一事不再讨论。
也是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之中,铁铉一身布衣,大步入殿。
“臣铁铉,拜见陛下!”
“平身!”
站起身子后,铁铉没有半分拖延,当即出声道:“蒙陛下信重,委臣督查御史,命臣探查地方官员、监察御史。”
“一年来臣途径河北、山东、江浙等七个省份,发现距京城愈近,地方官员愈发清明。”
“然位置稍远,当地官员便也少有顾忌。”
“眼下之大明,仍有地方官员贪墨,北平、西安、太原等地,监察御史与当地主管勾结贪墨,枉法害民之事常有发生。”
“臣虽奉陛下御旨,严惩些许官员。然臣深知若监察不严,臣离当地,当地官员自会再有贪墨。”
待铁铉声音落下,大殿百官无不表情愤慨,对那些贪官佞臣的憎恶己至顶点。
虽说官员贪墨,或行不法,此乃司空见惯之事,历朝历代也从未断绝。
可当下。
起码此刻站在奉天殿上的一众群臣,对贪官污吏却也是极不能容忍。
他们身为京官,就在朱标的眼皮子底下。
贪墨渎职自然想都不敢想。
听到地方官员贪的脑满肠肥,自然也是群情激奋。
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乃是当下的大明正欲腾飞,所有人万众一心,所图的无非是乘朱标这位明君的东风,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
所以对于这些拖帝国腾飞后腿的蛀虫,殿内群臣自然也是万万不能相容。
“陛下明鉴,如今我朝正欲对西南用兵。”
“恰逢此时,些许官员乱法害民,实难容忍。”
“微臣斗胆,求陛下严惩!”
李善长率先出声,紧接着詹同、李俨,甚至在朝堂无甚主权的宋濂也跟着一同请命。
而看到殿内群臣纷纷拱手。
朱标眸光冷淡,浅浅问道:“诸卿这是要朕大兴诏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