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9章 治国图卷,缓缓铺开

 “陛下明鉴。,精¢武/暁`税¢网, *冕?费\阅.毒*”李善长躬身拱手,继续说道:“官员不法,贪墨害民。” 

 “若不加以严惩,其后必有官员心存侥幸,效仿害民。” 

 “臣等以为,此事非铁律严惩,不能肃清贪墨乱法之风!” 

 实际上,李善长自然明白铁律严惩压根不能彻底肃清官员贪墨。 

 只不过眼下正是兴起大狱的最佳时机。 

 铁律严惩虽不至于彻底杜绝不法的发生,但却能短时间内震慑宵小。 

 起码在接下来西南战事的几年时间,能够最大限度的杜绝地方官员贪墨乱法。 

 历朝历代,朝中的文官历来不愿皇帝兴起大狱。 

 然而当下大明的情况却也与历朝历代都有不同。 

 或因畏惧老朱定下的严苛律法,或对朱标心中敬仰,所以此刻站在朝堂上的一众文臣都无贪墨之行。 

 如今大明朝的京官,莫说是贪墨枉法,即便渎职都是少有。 

 此背景之下,听铁铉说地方官员仍有贪墨不法之行,在场的官员自然万分愤慨。 

 倒不是说他们品行如何崇高,眼里容不得半分沙子,见不得半点不法之事发生。 

 实则是这些个京官心中不忿罢了。 

 他们身为京官都还需恪尽职守,平日也只能依照朝廷俸禄度日。 

 而低他们一等的地方官员却能枉顾国法,贪墨钱财、乱法自得。 

 这在不少官员看来自然也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所以此时朝堂上才会出现这很是诡异的一幕,一众文臣吵着嚷着,请求朱标兴起大狱。 

 只不过! 

 就在众人纷纷请命之时,朱标略微沉吟后,着重看了眼铁铉淡淡说道。 

 “铁御史方才一言,甚合朕心。” 

 “卿虽惩治些许不法,然若无监察,其后必有官员步贪官污吏之后尘。” 

 “想父皇定下贪墨六十两即绞,我朝治贪律法不可谓不严。” 

 “可想我大明建国十数年尔,官员贪墨却也是屡见不鲜。” 

 “如此诸卿以为,此时朕颁严令,严惩贪佞便能杜绝贪墨乱法之行?” 

 “这......” 

 被朱标这么一说,包括李善长在内的一众官员都是无言以对。 

 此时他们虽有站在道德制高点,横批时弊的愤慨之心。 

 可他们却也很清楚,铁血惩贪从来都不可能杜绝贪墨发生。 

 也就在众人犹豫之时,朱标语调一沉,立时说道。 

 “秦王、晋王、燕王!” 

 “你三人可知罪!” 

 “嗯?” 

 闻听此言,朱樉、朱棡、朱棣三人虽一头雾水,但还是乖乖出班,跪在了大殿之中。¢衫`叶`屋· ~已¨发?布`最?薪′蟑.结′ 

 而李善长、李俨等官员更是心中好奇,想不明白地方官员贪墨与朱樉三位亲王有何干系。 

 “方才铁御史说的明白,西安、太原、北平官员贪墨最甚。” 

 “而这三处乃是你三人封地,封地境内官员贪墨, 百姓受苦。” 

 “你三人身为封地藩王,是否知罪?” 

 “陛下息怒啊!”李俨精神一凛,忙快步出班道:“西安、太原、北平等地方官员贪墨,与三位王爷并无半分关系。” 

 “三位王爷不仅年少,更是还未就藩。” 

 “虽说此三地乃三位王爷之封地,可尚未就藩之下,断然与三位王爷绝无半分瓜葛。” 

 “朕自然清楚。” 

 朱标语气沉沉,示意李俨起身后淡淡说道:“地方官员贪墨,自然与秦王三人没有瓜葛。” 

 “朕也并非斥责他们三人勾结贪官污吏,拮取民财。” 

 “只是西安三地乃是他三人封地,其封地出了此等情况,他们三人也是难辞其咎。” 

 语罢,朱标看向朱樉三人沉声斥道:“秦王,你三人可知罪?” 

 “臣弟知罪!” 

 数年时间,朱樉再也不是只知首来首去,全无半点心机的莽汉。 

 此时自家大哥降罪于他们三人,为的乃是让他们三人顺利就藩。 

 “如陛下所言,我三人虽尚未就藩,然封地竟有官员乱法害民。” 

 “臣弟三人难辞其咎。” 

 “求皇兄下令,严惩我三人。” 

 “陛下三思啊!”看着朱樉说完,带着朱棡、朱棣二人便立时跪地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