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0章勉为其难(第3页)
可民间亦有“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反叛精神。
反观云南、吐蕃两地,土司、教廷统治极严,百姓自生下来起便被视作奴役主的私产。
朱标实在不敢将筹码押注在这些被世代奴役的百姓身上。
所以想要在云南、吐蕃两地推行新政,教化其民,应采取的手段也自然要与中原地区有所区别。
“因此!”见李善长听到自己那番话后,也不由深思起来。
詹同顺势继续道,“微臣以为,可拉长西南战事的时间。”
“完全推行改土归流的新政后,我朝大军再向安南发兵。”
“不妥!”朱标当即凝眉否决道:“诸国也己发兵安南,安南一国虽有底蕴,可面对诸国征讨坚持一年便己是极限。”
“因此我朝将士必将在一年之内踏足安南国土。”
朱标之所以下令征讨安南,便是不愿西南方向有安南这个不安定的因素。
倘若明军在吐蕃、云南耽误日久,任由诸国瓜分安南,届时大明西南要担心的便不仅仅是安南一家。
到那时,大明要考虑的便是蠢蠢欲动的各方诸国。
“大军于吐蕃、云南的战事,三月可定。推行改土归流的新策,最多也只有半年时间。”
“九个月!”
“若我军不想在安南战场陷于被动,九个月后大军必要开往安南!”
“这.....”詹同一时也没了主意,愣在原本半晌无言。
见二人如此,朱标轻叹口气,缓缓出声。
“朕亦知改土归流之策若想推行势必艰难,可我朝将士打下的土地,若朝廷不能教化其民、收服其地,倒显得朝廷枉顾将士沙场忘命。”
“可若是一道铁律下去,严法勒令部族百姓遵循新政。届时无辜百姓横遭屠戮,便也有违新政利民之初衷。”
“索性大军开拔尚需时日,大军开至云南、吐蕃境内也需两月路程。”
“你我君臣还有时间商榷其中细则。”
朱标顿了一下,继续道:“此事艰难,诸卿当与朕勉为其难。”
“臣等遵命!”
见朱标微微示意,二人拱手再拜后便要退出谨身殿。
而李善长刚准备离开,却见朱标从桌上拿出一封奏疏吩咐刘保儿递了过去。
“陛下这是....”
“韩国公回府之后,可自行查阅。”
李善长低头看了眼手中奏疏,恭敬再拜后便也退出了谨身殿。
待他走到宫门口,恰好迎面遇见入宫的朱樉三人。
“韩国公。”朱樉率先开口示意,而李善长快步上前,躬身拜道:“老臣见过三位殿下。”
待左右寻不见铁铉身影后,李善长料定铁铉在御史台吃瘪。
不过嘴上依旧狐疑问道:“陛下不是命铁铉挑选御史同三位殿下一同觐见,怎的不见铁御史?”
“那铁铉就在身后。”
“哦?”
顺着朱棣手指的方向,李善长却见铁铉同七八名御史大步走了过来。
眼前一幕还当真让李善长有些不解。
倘若铁铉果为刚首迂腐之人,那他则必不可能号召这些个御史听命。
可若铁铉并非如此,那方才散朝之时对他冷脸相待,则必有隐情。
“铁御史.....”
“见过韩国公。”
“不知铁御史此番是否也随三位王爷就藩当地,监察地方官员?”
“哦?”
见铁铉一脸戒备,默默注视着自己。
李善长朗然一笑,转而随意道:“铁御史多虑了,本官并无试探之意。”
“只是心想铁御史刚首不阿,若是前往地方,则地方官员必恪尽职守。若是留在京城,兰台众人定能以榜效之,尽心为国。”
“韩国公过誉了。”
铁铉随意应了一声便要朝前方走去。
可刚走出两步却又似想到了什么般,转身看向李善长道:“下官既身在兰台,必当恪尽职守,唯愿我朝官员清廉自持,唯愿我朝官员严格约束家人。”
“若是有违法之徒,下官自当秉公上奏,请圣上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