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邓晓阳与李朝阳

第 1242章 于伟正深谋远虑,李叔谈三颗子弹

市委书记于伟正抛出了他的第一个体会,话语在会议室里回荡,带着一种深思熟虑后的沉稳。在场的教育工作者和各县区领导们,脸上大多露出些微的思索,但更深层的,或许是一种习惯性的审慎。毕竟,在当下,无论是学校考评还是家长间的谈论,衡量一个班级、一所学校好坏的最直接、最硬核的标准,往往还是看尖子生考了多少分,有多少人上了重点线。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扭转。

我坐在那里,听着于书记的讲话,心里却是有另一番感触。于书记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成绩数字上,而是深入到教育公平和质量的内涵,关注大多数普通学生的成长和出路,这确实显示了他对教育工作的深入思考和不同于寻常的思路格局。作为一市之首,能从这个角度切入问题,也让我感受到了与一把手之间的差距。

于伟正端起茶杯,目光平和地扫过全场,继续沉稳地说道:“同志们,谈完第一点体会,我现在再谈谈第二点想法。我们东原,究竟该怎么向‘教育强市’的目标迈进?”

他略微停顿,仿佛在组织更精准的语言:“当前,我们东原的教育资源,客观来讲,还处于一个比较分散、层次不高的状态。我说的高等教育这一块。个别县有师范中专,有广播学校,市里面呢,也有医专、农校和师范专科学校。这些学校,为地方培养人才做出了历史贡献,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这些学校的办学层次总体还比较低,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与省内一流院校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啊。”

他的语气加重了一些,带着一种不容回避的紧迫感:“一个拥有近千万人口的城市,没有一所能够在全省叫得响、有分量、有特色的高等院校,这是不正常的!这与我们东原的地位、与我们未来的发展需求是不相匹配的!”

“前几天,我和庆合同志在研究工作时,也重点谈到了这个问题。庆合同志很有远见,他明确指出,教育短板,特别是高水平高等教育资源的缺失,是我们东原当前面临的最大短板之一,严重制约着人才培养和长远发展。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清醒的,也是统一的。”

“所以,同志们,”于伟正的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更具凝聚力,“今天借这个机会,我也给大家吹吹风,通通气。市委、市政府经过初步酝酿,已经有了一个共识:下一步,要下决心筹建一所属于我们东原自己的、高起点、有特色的高等院校!”

他环视一周,仿佛预见到了其中的困难,语气依旧坚定:“当然,这件事牵涉面广,协调的部门、单位非常多,从规划、审批到土地、资金、师资,困难重重,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他重重地强调,“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去谋划,不去推动,不去克服困难,那么,‘拥有东原人民自己的大学’这个梦想,就真的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了!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积极行动起来,着手谋划,稳步推进!只有拥有了我们自己的高等院校,才能更好地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才能把更多高素质的人才留在东原、建设东原!”

于伟正的声音充满了感染力:“同志们,改革开放十几年了,未来还有几十年。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起初可能是区位、自然条件造成的,但越到后来,越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真正能够支撑一个城市长远发展、保持持久竞争力的,一定是人才!是创新能力!只有把人才牢牢吸引住、留下来,让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愿意在东原扎根奋斗,我们东原才有可能实现四个现代化嘛!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眼光一定要放长远,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要往后看五十年、看五百年!”

谈完创办高等院校的宏大构想,于伟正的语气又回归到当下的具体工作:“同志们,第三点,就是要毫不松懈地抓好‘普九’巩固提高工作。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东原市的文盲率已经大幅下降,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也要看到,当前中小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辍学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刚才听汇报,一些地方的‘普九’巩固率仍然面临不小的压力。”

他表态明确而有力:“市委、市政府下一步将会持续加大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师资力量的补充培训、民办教师转正的历史遗留问题、学校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这些方面,都会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安排!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关心广大教师,一定会努力将更多的优质资源向教育领域倾斜!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个原则,我们必须坚持!”

教育工作座谈会持续了大约一个半小时,内容充实,既有高屋建瓴的规划,也有针对具体问题的部署。会议结束时,市委秘书长郭志远做了简短的总结。

散会后,市教育局局长孔德文赶忙从座位上站起来,快步走到正准备离开的于伟正身边,语气恭敬地低声请示:“于书记,晚上市局这边简单准备了个工作餐,您看……”

于伟正摆摆手,语气温和但不容置疑:“德文同志,心意领了。一会儿还要去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工地看看,时间安排比较紧。吃饭的事不重要,你们把会上的精神落实好最重要。”说完,他迈步向楼下走去。

孔德文连忙跟上,一直送到楼下车前。在楼梯上,伟正书记倒是和屈安军聊了起来,所有干部都跟在后面,显得很是熟络。

于伟正临上车前,转过身,用力握了握孔德文的手,语重心长地说:“老孔啊,肩上的担子不轻啊!东原教育能不能做大做强,实现新的跨越,你们教育局责任重大,是关键的执行层。要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来!”

孔德文立刻挺直腰板,语气郑重地表态:“请于书记放心!市教育局全体干部职工一定深刻领会、坚决落实您的讲话精神!特别是您刚才谈的三点体会和要求,我们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重点指示来抓,绝不辜负市委的信任和重托!”

于伟正对于这种表态早已习以为常,他点点头,没再多说什么。我和其他几位县区的同志也站在一旁,准备目送于书记的车离开。

就在于伟正拉开车门,准备上车时,他似乎忽然想起了什么,转过身,朝我招了招手。我立刻小跑两步,来到他面前。

于伟正往旁边走了几步,远离了人群,我立刻意识到这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单独交代。他声音不高,但很清晰:“朝阳啊,今天上午洪涛同志打电话到市委汇报,说你们东洪县那个抢劫杀人的案子,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嫌疑人也抓到了一个。这是好事,说明你们县公安局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这件事要一抓到底,办成铁案!社会治安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是投资环境的硬指标,绝对不能含糊。”

我马上接口汇报:“是的,于书记。县公安局的田嘉明同志已经电话向我汇报了初步情况。请您放心,我回去后立刻亲自盯办,督促公安机关加大审讯和抓捕力度,务必将所有涉案人员缉拿归案,依法严惩,坚决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全力维护东洪县的社会治安稳定!”

于伟正点了点头,但没有立刻上车,而是又背着手往前踱了几步,来到大院旁边一棵枝叶繁茂的杏树下站定。此时周围已没有其他人,他沉吟了片刻,语气变得更为深沉,仿佛在斟酌措辞:

“朝阳啊,还有件事……洪涛同志呢,今年已经五十出头了。在县委书记这个位置上,他还在摸索。但是啊,按照现在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大趋势来看,他这个年龄和学历背景,可以说……已经是“天花板’干部了。你和他搭班子,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注意搞好团结。”

他目光深邃地看着我:“你和洪涛同志之间,在一些具体工作问题上存在一些分歧,市委也有所了解。这很正常,一个班子里的同志,有不同看法可以讨论嘛。但是你年轻,潜力大,未来的路还长。大事要讲原则,守住底线;小事要讲风格,懂得包容和妥协。这其中度的把握,很考验一个干部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成熟度。和……嗯,和‘天花板’干部打交道,尤其需要讲究策略和方法。既要尊重老同志的经验,维护班子的团结和县委的权威,又要坚持原则,推动工作,这里面的平衡,你要好好揣摩。”

于伟正这番话,说得推心置腹,既点明了丁洪涛的现实处境,也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蕴含着丰富的领导艺术和用人哲学。我认真听着,心里反复咀嚼着“天花板干部”这个词和于书记的提醒。

这时,于伟正的专车缓缓驶近,停在了杏树旁。秘书林雪快步上前,为他拉开车门。于伟正并没有立刻坐进去,而是又转身,特意走向站在不远处正在和市教育局同志话别的雷红英。他笑容满面地再次伸出手:“雷书记,再次恭喜二中取得的好成绩!还有啊,我刚才说的筹建高等院校的事,可不是开玩笑。我有一个初步设想,等学院真的办起来了,想请你这位管理能手出山,担任副校长,主管行政和后勤这一摊子,这可是个需要精打细算、又能协调各方的重任啊!”

雷红英显然有些意外,连忙笑着摆手:“于书记,您可别拿我开玩笑了!我这点学历和水平,能在二中勉强应付就已经战战兢兢了,哪敢担此重任?高等院校的校长,那可是需要高学历、高水平的专家才行!”

于伟正哈哈一笑:“红英同志就是太谦虚!有能力的人才会谦虚嘛!我看中的就是你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和协调能力!这事啊,我先这么想着,到时候再议!”虽然作为市委书记,他深知组织纪律,不能随意封官许愿,但他在这种公开场合,以半开玩笑半认真的方式表达对雷红英的赏识和未来可能的工作安排,还是让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他对雷红英非同一般的重视和亲近。

我心里明白,于书记此举,用意颇深。一方面确实是肯定雷红英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在间接回应社会上关于前市长齐永林调离的一些猜测和传言。如此公开地、热情地关照齐永林的前妻,无疑是在释放一个信号:市委对齐永林是关怀的,对其家属是照顾的,那些不必要的猜测可以休矣。我不禁暗叹,于伟正书记考虑问题确实周全细致,手腕老练,值得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于伟正上车后,还特意降下车窗,微笑着向送行的人群挥了挥手。两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出市教育局大院,朝着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的方向驶去。

望着远去的车队,我站在原地,心里反复琢磨着“天花板干部”这个说法。所谓“天花板干部”,就是在现行的干部政策和个人条件限制下,在政治仕途上已经基本没有上升空间,现任职务很可能就是他政治生涯的最后一站了。在体制内,职位起点低一些,平台暂时小一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看到了尽头,失去了向上的动力和希望。于书记特意点出这一点,是在提醒我,要深刻理解丁洪涛当前的心态和可能的行为逻辑,从而更好地把握与他共事的分寸和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