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42章 于伟正深谋远虑,李叔谈三颗子弹(第2页)
市教育局相对于公安局、财政局、税务局这些实权部门,确实算不上强势单位,手里既没有庞大的资金流,也没有重要的审批权。因此,平时各县的党政主要领导,除非分管教育或者有特殊事项,一般难得专门来向教育局领导汇报工作。
我和副县长马立新这次来,是提前就和市教育局局长孔德文约好的,主要是汇报东洪县今年高考取得较好成绩的情况,并就一些教育项目资金申请事宜进行沟通。看着市领导离开后,我们便与市教育局的相关领导举行了了一个小范围的座谈交流会。
散会时,已是下午五点钟。晚上,晓阳早已和柳如红约好,两家人一起吃饭。地点就定在谢白山的那家东北菜馆。自从市委书记于伟正偶然去过一次后,这家店的生意越发红火。
七点钟,我和晓阳,还有柳如红,都已经在包间里坐定了。等了将近一个小时,还不见郑红旗的身影。柳如红有些不好意思地对晓阳说:“晓阳,嫂子啊都觉得不好意思了,红旗他也不知道忙什么去了,电话也打不通。要不……咱们先吃?别等他了,让孩子也饿着。”
晓阳笑着摇摇头:“如红嫂子,您这话说的,红旗市长现在是领导,工作忙是正常的。我们等等是应该的。再说了,以前红旗书记在平安县当书记您是她的的领导,现在红旗书记是市领导,可是您的领导了,领导没来,咱们可不敢吃啊。”
柳如红叹了口气:“唉,晓阳你就是太讲究礼数了。我是觉得老郑最近真是忙得脚不沾地,说是要去省里争取一个什么药厂的大项目,天天晚上到家还在不停地打电话联系,真是辛苦。”
我听到“药厂项目”,心里一动,立刻问道:“哦?药厂的项目?省里的药厂?什么情况?”
柳如红脸上露出一丝探询的神色,反问道:“怎么?朝阳,你还不知道吗?省里最大的省制药厂,打算在东原设一个规模很大的生产基地。听说投资额非常大呢!”她顿了顿,看了看我和晓阳有些疑惑的表情,继续说道,“晓阳之前不是说,市里面有意把这个项目放在平安县,算是灾后重建的扶持项目吗?”
柳如红轻轻“啧”了一声,语气变得有些意味深长:“哎呀,我看啊,这事未必。省制药厂的领导们想的是把分厂建在东原,具体落户哪个县,恐怕还要看各县给出的条件和诚意呢。”她压低了声音,带着点分享内部消息的神秘感,“这事啊,是齐永林从省城给红旗打的电话。省制药厂的一把手,据说是永林在省委党校的同学呢!有这层关系在,永林肯定还是想尽力把这个项目争取到曹河县去。毕竟永林也知道,现在曹河县的几家老国有企业经营都很困难,急需大项目拉动。”
接着,柳如红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点家长里短的八卦味道:“我听说啊,为了这个项目,平安县的孙友福书记还有点不高兴呢。”
晓阳闻言,接口道,语气显得比较超脱:“哎呀,其实对市里面来讲,这家企业不管最终落户平安县还是曹河县,反正都是在东原的地面上,都能带动就业和税收。具体落在哪个县,我看最终可能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我心里快速盘算着。省制药厂是省属骨干企业,级别高,效益在全省国企里一直名列前茅。如果这样一个大项目能落户东洪县,对东洪的工业基础、税收增长、就业拉动,都将起到巨大的、甚至是里程碑式的推动作用。东洪县太需要这样的龙头企业了!
我不由得笑着说道:“我们东洪县目前最缺的就是这种能带动全局的骨干型企业啊!要是能来我们东洪,那真是求之不得。”
柳如红马上笑着打断我,语气半真半假:“晓阳,你看你们家朝阳,野心不小嘛!东洪县也要来竞争?这可不行哦!现在平安县和曹河县都已经较上劲了,老郑为了这事正头疼呢!你们东洪县再插一脚,那不是更乱套了?”
正说笑着,包间的门被推开了。郑红旗的秘书蒋笑笑率先进来,为后面的人拉开房门。郑红旗穿着一件熨烫平整的白色短袖衬衫,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带些许疲惫但精神尚可地走了进来。他一进门,就径直走到我身边,伸出手在我肩膀上重重拍了一下,声音洪亮地说道:“哎呀!对不住,对不住!久等了!今天被你们东洪那个宝贝孙向东,在我办公室整整汇报了两个多小时的工作!哎呀,听得我头都大了!”
他笑着摇摇头,然后对我和晓阳说:“都站着干嘛?坐,坐!晓阳,你也坐!”我和晓阳都曾在郑红旗担任平安县委书记时给他做过县委办公室主任,彼此非常熟悉,郑红旗对他们就像自家人一样,丝毫不讲客套。
郑红旗坐下后,对蒋笑笑说:“笑笑,去催一下菜,肚子真饿了。”
晓阳关切地说:“书记,您胃不好,饮食一定要按时。”
蒋笑笑性格活泼,笑着接话:“书记,今天您这是家庭聚会,我就不在这儿当电灯泡啦!我先去后厨看看。”她和林雪那种干练利落的风格不同,自带三分甜美的亲和力。
还没等蒋笑笑去催,老板谢白山已经亲自端着大大的木质托盘进来了,上面是几道招牌菜:一大份色泽金黄的锅包肉、一盘酱香浓郁的酱大骨、还有一盆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小鸡炖蘑菇。
郑红旗拿起筷子,在桌面上轻轻顿了顿,让两根筷子对齐,然后便夹起一大块鸡肉放进嘴里,一边嚼一边点头:“嗯!饿了吃起来就是香!这鸡炖得火候到位,软烂入味!”他连着吃了两块鸡肉,才放下筷子。
看到我和晓阳还看着他,他笑着说道:“都动筷子啊,别光看我吃。晓阳,你们大嫂现在还在市里搞货运站吗?还养不养鸡了?”
晓阳回答:“书记,大嫂现在一心扑在货运站上,实在忙不过来,养鸡的事早停了。现在家里吃的鸡,大多是朝阳他二婶在老家农村散养的。”
郑红旗点点头,感慨道:“农民有土地,就是最大的财富和依靠啊。种地之余,搞点养殖,种点蔬菜瓜果,都能变成钱,增加收入。”
我拿起桌上“高粱红”五年陈酿,给郑红旗面前的杯子斟满,然后双手递了过去。郑红旗书记接过酒杯,却没有立刻喝,他用手指轻轻转动着杯脚,目光落在清澈的酒液上,语气带着一丝不容商量的余地:“朝阳啊,今天这酒,我就喝一两,点到为止。剩下的,你和晓阳你们俩多分担点。”
晓阳闻言,连忙摆手,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谦逊笑容:“红旗书记,您这可真是开玩笑啦!我这点酒量,哪敢在您面前端杯子?我以茶代酒,陪您和朝阳说说话就好。”
郑红旗拿起筷子,在空中虚点了一下,语气带着长辈般的熟稔和不容置疑:“晓阳啊,你就别跟我这儿谦虚了!你的酒量我心里还没数吗?当年在平安县委招待所,你可是……”他话没说完,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其中的典故不言自明。
这时,老板谢白山又端着一盘烤得滋滋冒油、香气扑鼻的羊腰子走了进来,恭敬地放在桌子中央:“红旗书记,尝尝这个,咱店的特色,刚烤好的,趁热吃。”
柳如红很快拿起一串,递到郑红旗手里,语气带着关切:“红旗,于书记上次来都说这羊腰好,你多吃两串,补补身子。”
郑红旗接过羊腰,看了自己爱人一眼,表情有些复杂,似乎对这种公开的“关怀”既受用又有点不好意思,但他还是低头啃了一口,细细咀嚼着,点头赞道:“嗯,火候确实不错,外焦里嫩,没膻味。”
吃完一口羊腰,他放下签子,拿起酒杯抿了一小口酒,这才将话题引回工作,语气中带着点无奈和调侃:“朝阳啊,那个孙向东。”他摇摇头,“这小子,本事是有的,高粱红这套工艺,离了他还真玩不转。可他这心思啊,我看有点活络过头了。今天跑到我办公室,除了汇报酒厂试生产准备情况,一口气提了十几个要求!要政策扶持、要贷款额度、要人员编制这些都还算分内之事,可他居然张口就要县里给他配一辆皇冠轿车!说是出去谈业务、见客户有面子,好开展工作。”
我静静地听着,适时插话道:“红旗书记,孙向东这个人吧,祖传的技术啊,是咱们高粱红酒的灵魂人物。但他以前就是干工程师,没真正独当一面掌管过这么大一个企业。这次曹河酒厂重组,把他推到这个位置,可能有点急于证明自己,心态上还不太稳,经验上确实有些不足,考虑问题不够周全。”
郑红旗摆摆手,语气倒没有太多责备,更像是一种包容下的抱怨:“唉,算了!说到底,也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问题。年轻人,想干事,想出成绩,心情可以理解。他提的那些要求,有些确实过分了点,我已经让分管县长去把关了,该否的否,该压的压。但是,”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些微的期待,“只要他真能把高粱红酒给我搞起来,尽快投产,打开市场,产生效益,这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我这个当书记的,也能替他扛一扛,包容一下。说到底,曹河酒厂再转,曹河国有企业的稳定工作就好做一些啊!”
他拿起酒瓶,给自己杯子里象征性地又添了一点点,然后举杯示意我和晓阳:“下个月,最晚下个月,咱们曹河县的高粱红酒必须正式投产!来,为了这个,碰一个!”
我们都举杯相迎。郑红旗果然只抿了一小口,便放下了杯子。他的肠胃一直不太好,这是老毛病了,所以平时饮食酒水都极为克制。
这顿饭吃得简单而高效,主要是郑红旗在说,我们在听,偶尔回应几句。饭桌上的话题围绕着曹河县的工作、孙向东的管理问题以及一些过往的人事变迁,气氛既正式又带着老上下级之间的熟稔。
吃完饭,时间刚过八点。郑红旗看了看手表,提议道:“时间还早,东关体育场不是新落成了吗?听说里面乒乓球台不错,去活动活动?老坐着,腰背都不舒服了。”
我和晓阳自然没有异议。郑红旗有打乒乓球的爱好,这是他工作之余不多的锻炼和放松方式。于是,一行人便离开餐馆,步行前往不远处的东关体育场。
晚上的体育场灯火通明,不少群众在此健身活动。我们找到了乒乓球台,郑红旗兴致很高,脱下外套,和我轮番上阵打了几个回合。他打球和他工作一样,认真专注,虽然技术算不上顶尖,但每一板都打得很投入。晓阳和柳如红则在一旁观看,偶尔聊上几句。
运动之后,身上出了些微汗,晚风一吹,倒也舒畅。大约九点半左右,大家便各自散去。
回到家里,晓阳先去洗漱。我靠在沙发上,脑海里还在反复琢磨今天下午于伟正书记提到的关于丁洪涛是“天花板干部”的那番话,以及晚饭时郑红旗无意中透露的关于省制药厂项目可能存在变数的信息。
晓阳擦着头发出来,看到我若有所思的样子,便坐到我身边,问道:“洗澡去三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