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邓晓阳与李朝阳

第1246章 于伟正深有体会,制药厂面见王蓉(第2页)

紧赶慢赶,下午一点整,两辆车总算到了省制药厂的大门口。车停稳,我推开车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踩在实实在在的水泥地上,我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活动了一下坐得发僵的腰腿,说道:“坐了一上午的车,骨头都快颠散架了啊,下来走走,透口气。”

其他几人也陆续下车,个个面带倦容。省制药厂的门面比我想象的要气派得多。高大宽敞的厂门,中间是厚重的双开铁门,紧紧关闭着,只留两侧稍小的侧门供人出入。门旁立着两个岗亭,每个岗亭里都站着一位身穿制服、表情严肃的保卫人员。那制服乍一看跟警服很像,但细看臂章,写的是“经警”二字,腰间佩着橡胶棍,站得笔直。

我迈步朝大门走去,其他人跟在我身后。县政府办主任韩俊立刻快走几步,上前去和岗亭里的保卫人员沟通。我们几个则站在门外不远处打量着。常务副县长曹伟兵往我身边凑了凑,压低声音在我耳边说:“瞧这架势,神气什么,还以为自己是省委大院了。”他语气里带着点儿不满,也带着点儿我们这些小地方干部到大单位办事时常有的那种不易言说的局促。

我笑了笑,没接话。心里明白,跟这些具体执行制度的保卫人员计较不着,也没必要。我的目光落在厂门的气派上。这大门修得确实有规模,主门是厚重的朱红色铁门,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但维护得很好,透着一股国营大厂的威严。相比起来,我们县委县政府的大门,就显得寒酸多了。

主门紧闭,我们只能透过两侧打开的侧门,隐约看到厂区里面的一些景象,但都被门前繁茂的大树遮挡着,看不太真切,只觉得里面绿树成荫,道路宽阔。

我的注意力被门柱吸引了过去。门柱是用水泥砌成的,打磨得光滑,上面还镌刻着字。我走近些,轻声念出右侧门柱上的上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县委副书记焦杨闻言,也上前一步,探头看向左侧门柱,接着念出下联:“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念完,他回头看我,点了点头,“县长,是古训,也是行规。看来这厂是挺讲究。”

这时,韩俊已经和保卫人员说完了话,放下那个砖头似的大哥大,小步跑回到我跟前,脸上带着些无奈:“县长,联系上了。保卫科的同志说,他们没有接到通知,按规定,没有里面具体对接部门的人出来接,谁也不能进去。我已经给厂办打了电话,他们接待办的崔主任说马上过来。”

正说着,就看见刚才还一脸严肃、拒人于门外的两位“经警”同志,其中一人从岗亭里走了出来,对着我们这边点了点头,然后和同伴一起,用力推动那扇厚重的中央大铁门。铁门显然很沉,闷响声,缓缓向内打开。这开门的过程本身,就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规矩和气势。

大门敞开,省制药厂内部的景象豁然展现眼前。从外面真看不出来,里面竟是别有洞天。一条笔直、宽阔的柏油马路直通向前方百米开外的一栋高大建筑,看模样就是办公大楼。这楼足有七八层高,外墙是水刷石墙面,在那个年代显得颇为现代气派。

办公楼两侧,是一排排整齐的红砖厂房车间,规模宏大。一股属于大型国营骨干企业的雄厚底气扑面而来,让我们这几个从贫困县来的干部,心里都暗自咋舌。

迎面这条柏油马路两旁,种着高大的银杏树,枝叶繁茂,在北方可不多见。路两侧还立着一块接一块的宣传栏,制作得很规范。我走近瞥了一眼,宣传栏里贴着最新的《人民日报》、《经济参考》,还有厂内部出版的黑板报,上面有安全生产通知、先进班组表彰、近期工作安排等,字迹工整,日期都是近几天的。我习惯性地在心里点了点头。到一个单位,先看它的宣传栏,这是我多年工作的经验。宣传栏内容更新及时,报纸是新的,通知是近期的,通常说明这个单位管理规范,运转有序。要是宣传栏里的报纸泛黄卷边,还是一两个月前的,那这个单位的管理多半是松懈了。

开门走了几步,焦杨就在我旁边道:“美女来了!”

紧接着,韩俊小跑几步,就与对方沟通起来,我也猜测道这就是崔主任了。

接待办的崔主任是一位三十多岁、穿着得体、面容清秀的女同志,说话带笑,一看就是常做接待工作,很懂礼数。

先是打了招呼,崔主任欠身笑道:“实在不好意思,你们提前到了,我原本计划一点半去接你们呢!”

崔主任引着我们一行人沿着柏油路往里走,穿过一片开阔的水泥地广场,广场中央立着一尊一人多高的大理石白色人物塑像。崔主任主动介绍道:“各位领导,这是我们医圣华佗的塑像。”她语气中带着自豪,“我们厂规模比较大,前面就是办公楼,两边是生产区。现在因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快,厂里的生产能力有些跟不上了,所以省里决定在全省搞四个分厂基地。一来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二来也是解决我们自身产能不足的问题。”

副书记焦杨接过话头,笑着说:“崔主任,这说明咱们制药厂效益好啊!现在不少厂子都为销路发愁……”

崔主任微笑着点头回应,态度热情又不失分寸:“领导过奖了,都是按照国家计划办事。”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办公楼下。这栋楼近看更显高大,门厅宽敞,“省制药厂”几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走进办公楼,一股凉意瞬间驱散了外面的酷热。

崔主任直接领着我们进了一间接待室。接待室布置得相当讲究:铺着地毯,摆着宽大柔软的白色布艺沙发,红木茶几擦得锃亮,墙上挂着山水画,角落还有放着报刊的木质报架。比起东原用来接待最重要客人的花园酒店最好的房间,也不遑多让。

我们落座后,立刻有工作人员进来给我们每人沏了一杯热茶。崔主任客气地说:“各位领导,实在不好意思,我们王总中午在外面有个接待,大概要一点五十左右才能回来。你们先喝口茶,休息一下。”她的态度很诚恳,安排得也周到。

我笑着道:“崔主任啊,你忙你的,我们等等是应该的,给厂里添麻烦了。”

崔主任又客气了两句,便轻轻带上门出去了。

县委办主任吕连群打量着接待室的环境,忍不住带着几分感慨地说道:“哎呀,这省制药厂不愧是在省里排名前十的骨干型国有企业呀。这间接待室装修得,比咱们花园酒店还要好啊!”

副书记焦杨比较沉稳,笑着接话:“吕主任,你这可是有点露怯了,别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嘛,让省里的同志笑话。”

吕连群一笑:“焦书记,我说的是实情嘛。”

我靠在沙发上,感受了一下沙发的弹性,没参与他们的讨论。这时候,常务副县长曹伟兵和分管工业的副县长杨明瑞自然地坐到了我旁边的沙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