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6章 于伟正深有体会,制药厂面见王蓉(第3页)
我放低声音对他们说:“一会儿见到王总,谈判的要领还是要把握好。招商合作,双方是平等的,我们是来提供机会和条件的,不是单纯来求人的。所以,你们两个,一会儿别一上来就把咱们的底牌和难处都摆出来。”
曹伟兵领会了我的意思,点头道:“县长,我明白。咱们虽然穷,但咱们要有志气嘛。”
杨明瑞也沉稳地点点头,表示同意。他是分管工业经济的,对项目的情况更熟悉一些。
沟通完,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目光扫过屋角的那个木质报架。报架上整齐地摆放着《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参考报》,还有一份印刷精美的《药厂日报》。这让我有些意外,一家企业有自己的日报,而且看起来版面不少,这本身就说明了企业的实力和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吕连群是个活跃气氛的好手,他起身从报架上拿了那摞《药厂日报》,给我们每人分了一份,自己也拿了一份,熟练地在手上弹了弹,说道:“县长,您看,这就是实力啊。我还是头一回见到企业有自己的日报,你看这版面,足足有六版,办得像模像样。”
韩俊也凑过来看,附和道:“确实,这报纸办得和市日报差不多了,信息量不小。”
我接过报纸,心想这倒是了解省制药厂近期动态的一个好窗口,可以算是一种谈判前的“情报收集”吧。我把《经济参考报》放到一边,开始认真翻阅起这份《制药厂日报》。
头版头条就是醒目的标题:“省制药厂党委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研究产能优化提升工作”,我仔细看了下去。报道里提到,王蓉在讲话中强调了扩大产能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且明确指出要“尽快与东原、东海等地市加强工作对接,启动分厂基地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看到这里,我心里踏实了一些。这说明省制药厂确实有在外地设分厂的迫切需求,我们的方向是对的。
接着,我又翻到第二版,有一篇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内容是厂里生产部门的领导去市电力公司协调生产用电保障问题。报道篇幅不长,但意思很明确,就是制药生产对电力供应稳定性要求很高,希望得到保障。我心里微微一动,似乎抓到了点什么。我们东洪县虽然经济落后,但确实是有优势啊。
我们几个人都默默地翻看着报纸,偶尔交流一两句看法,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县政府办主任韩俊看了看手表,靠近我小声提醒道:“县长,现在已经两点十分了。”
我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心里很清楚,到了王蓉总这个级别的国企负责人,时间安排通常是很精准的。除非是有更重要的上级领导接待,或者临时有紧急会议,否则不太会轻易打乱日程。根本不会存在迟到,这也是一种地位的体现。毕竟这次是我们有求于人,来到人家的地盘上,等一等是正常的。我自然让大家稍安勿躁。
没想到,这一等就等到了三点十分。超过了约定时间整整七十分钟,这就不太寻常了。吕连群有些沉不住气了,他性子比较急,凑过来小声对我说:“县长,他们这……是不是把咱们这事给忘了?这也不是待客之道嘛。”
我心里也掠过一丝疑惑,但面上不能露出来。我保持着平静,对吕连群,也是对其他几位同志说:“既来之,则安之嘛。”
焦杨闻言,笑了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说道:“吕主任,县长在,你还不踏实啊!”
曹伟兵在一旁半开玩笑地插话:“焦书记是县长不动你不动,你看,你只给县长倒水,我这杯子里,也空了嘛。”
杨明瑞笑着轻轻拍了一下曹伟兵:“曹县长,没大没小的,在县长面前也这么开玩笑。”
我对曹伟兵这种略带粗犷但直爽的性格倒是比较欣赏,在这种略显枯燥和压抑的等待中,他这种玩笑反而能调节一下气氛,缓解一下紧张情绪。
就在大家说笑的时候,一阵不疾不徐、清脆有力的高跟鞋敲击水磨石地面的声音从走廊外由远及近传来。这脚步声节奏稳定,透着一股从容和干练。我立刻意识到,正主来了。我马上轻声提醒大家:“注意一下,来了。”同时迅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衬衫领口,将手中看了大半的报纸仔细折了折。
其他几人也立刻收敛了笑容,正襟危坐,目光投向接待室的门口。
脚步声在门口停下,紧接着,门被轻轻推开。首先进来的是刚才那位崔主任,她侧身让开,随后,一位气质卓然、穿着白色衬衫的中年女干部出现在门口。她看上去比报纸照片上更显年轻精神,齐耳的短发打理得一丝不苟,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目光平和却自有威严。
崔主任立刻上前一步,恭敬地介绍道:“王总,这几位就是东洪县来的领导。”随即又转向我们,“李县长,这位就是我们厂的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总。”
王蓉脸上露出微笑,主动伸出手,朝我走了过来,语气温和:“这位就是李朝阳县长吧?没想到啊,这么年轻。欢迎欢迎。”
我赶紧上前两步,伸出双手握住她的手,微微欠身:“王总,您好您好!久仰您的大名了,今天特地来向您汇报工作,打扰您了。”
王蓉的手握得很有力,但一触即分,显得干练。“李县长太客气了,谈不上汇报,我们是企业,你们是父母官,应该是我们向你们汇报才对。”她说话很有水平,一下子把双方放在了相对平等的位置上,让人感觉很舒服。
接着,我将在场的几位县里的同志一一向王蓉做了介绍。王蓉微笑着与焦杨、曹伟兵、吕连群、杨明瑞、韩俊依次握手,态度平和,没有流露出丝毫怠慢。
简单寒暄过后,王蓉说道:“这样,李县长,我刚刚开完会,先去洗个手。然后咱们就到办公室吧。”她又对崔主任交代了一句,“安排好茶水。”
崔主任略显紧张的说道:“王总,我们马上落实。”
我们几位县里的同志都站起身,准备跟着王蓉一起去。这时,崔主任却面带歉意地走近我,提醒道:“李县长,不好意思。王总的意思……今天是在办公室给,她是会客,不是开会。您看,是不是您单独和王总聊聊?其他领导可以在这里再休息一会儿。”
崔主任的话说得很委婉,但意思很明白,这次见面规模要控制,不是正式谈判,人去多了反而不合适。
我立刻明白了,这恐怕也是王蓉事先的安排,或者是不成文的规矩。我马上对几人说道:“这样吧,焦书记,你和我一起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