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邓晓阳与李朝阳
第 1254章 于伟正心情复杂,李尚武积极化解(第2页)
于伟正点了点头,林雪的回答虽然不够全面,但是也从侧面印证了,此人为人好爽,处事仗义的风格,于伟正看着窗外没有说话。心里却对田嘉明下了定义,这个干部,就是江湖习气太重了。
汽车在微微颠簸的公路上行驶了四十多分钟,来到了临平县县界位置。县委书记吴香梅、县长张云飞带着县政府的领导班子已经在县界位置等待。
于伟正心里还想着田嘉明的事,并不想下车。他对林雪说道:"给他们讲吧,就按他们的安排去考察。"
吴香梅看到于伟正没有下车,透过车玻璃看到于伟正双目紧闭,神色凝重,心里不禁有些忐忑。她看了一眼旁边的张云飞,两人的眼神中都流露出复杂的情绪,觉得于书记今天心情可能不太好。领导的心情不好,看来今天的考察不会太过顺利。
林雪看前面的郭志远秘书长已经走下车,赶忙推开车门,在郭志远耳边低语几句。郭志远看了眼于伟正坐的汽车,见书记仍然没有下车的意思,就对吴香梅说道:"香梅同志,你们的车直接走前面带路,我们跟着你们。"
吴香梅连忙点头:"秘书长,那咱们第一站是去火车站建设现场?第二站到发电厂建设现场,第三站到啤酒厂。"
郭志远在来之前就已经向于伟正汇报了此次行程安排,于伟正没有说什么,郭志远自然也觉得安排得十分妥当。市委秘书长郭志远看了眼于伟正乘坐的市委一号汽车,看不清车内情形。大手一挥说道:“客随主便!”
吴香梅连忙点头,她今天穿着浅灰色短袖衬衫,黑色长裤,显得干练利落:"秘书长,那我们现在就出发。"
吴香梅和张云飞已经安排了一辆警车在前面开路。警车启动之后,郭志远秘书长的汽车就紧随其后,接着是市委书记于伟正的车,排在第三位,吴香梅和张云飞的车则排在了第四的位置。后面还有一辆中巴车,坐着县里的其他领导。
张云飞坐在车里,略显沉重地说道:"吴书记,我怎么感觉今天于书记心情不太好啊?连车都没下啊。这不是听说昨天在省制药厂谈得很顺利吗?"
吴香梅心里已经有些犯怵。之前搞"三学"活动时,临平县连续几次大会小会被市委书记于伟正点名批评,导致吴香梅在市里多少有些抬不起头来。再加上自己的爱人方建勇本来是兼任财政局局长、市政府秘书长的,但于伟正书记也是一再暗示,让方建勇辞去了市财政局长的职务。
吴香梅坐在汽车上,自然要表现得沉得住气,于是说道:"于书记估计有事情吧,但应该不是我们临平县的事情。我看,如果于书记真的火气那么大,咱们再挨一顿骂就是啊,我现在啊不挨骂都不习惯了。"
张云飞点了点头,释然地说道:"反正我觉得我们临平县的工作做得还是可以的。"
汽车沿着公路往电厂的方向驶去。由四辆小车、一辆中巴车组成的车队速度极快,沿线的各个主要路口都能看到身着制服的同志在值守。于伟正漫不经意地看到了值守的同志,心里感慨基层的同志为了安全工作做到了极致,但这份热情让他颇为为难。
不批评,那就是劳民伤财、虚张声势;如果批评的话,又会挫伤同志们的心。于伟正委婉地提醒林雪:"林雪啊,一会儿走的时候跟吴香梅说一下,下次不要安排那么多公安局的同志在路口值守。不能我们走我们的路,让群众无路可走嘛。这样群众是会戳脊梁骨的,会对党委、政府有意见的。"
林雪点头应道:"好的,书记。"
说话间,车队已经来到了电厂的建设现场。到了发电厂之后,只见现场有拖拉机、三轮车来回穿梭,整个电厂的外围工程基本已经完工,正在组织进行设备安装和几栋较大厂房的封顶工作。
吴香梅和张云飞一左一右陪同在于伟正身边。吴香梅主动汇报:"书记,这个电厂建好之后,将极大缓解我们县和平安县的电力短缺问题。"
于伟正问道:"预计什么时候能正式并网发电?"
吴香梅回答:"书记,预计今年年底一期项目就可以并网发电。"
于伟正看着电厂建设现场,巨大的冷却塔高耸入云,建筑工人们冒着酷暑紧张施工,又问道:"这次电厂贷款贷了多少?"这次问话的时候,于伟正目光直视县长张云飞。
张云飞立即回答:"前前后后的贷款接近9000万元。"
于伟正点头说道:"电厂电力是工业进程的核心啊,没有电,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现在幸亏咱们光明区还有一座电厂,不然的话,整个市区的电力供应都成很大问题。"
在调研了电厂建设情况之后,车队又来到了不远的火车站建设现场。火车站的工人们已经整齐列队,看到车辆停了下来,于伟正走下车后,便开始鼓掌欢迎。
于伟正走上去与众人一一握手。吴香梅指着地上放着的矿泉水和方便面,主动说道:"同志们,市委于书记来慰问大家了。"
于伟正讲了几句话:"同志们,天气炎热,我代表市委市政府来看望大家。铁路啊是经济的命脉,这条铁路连接南北,是东原打破交通瓶颈的关键工程。铁路通则经济活,经济活则百姓富。听到县里的同志讲啊,工程进度比预期提前了半个月,我很高兴,同志们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筑路精神,展现了咱们工人阶级的担当和作为。希望大家继续保质量、保安全、保进度,争取早日通车,为东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于伟正讲完话之后,吴香梅带头鼓掌说道:"我们感谢于书记和市委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一定不辜负市委的期望,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张云飞主动上前一步说道:"书记,咱们合个影吧。"
于伟正作为市委书记,早已经习惯了与大家合影。于伟正合影有个习惯,从不站在中间,而是站在侧边。
吴香梅道:"书记,位置都给您留好了。"张云飞则说:"书记啊,可等着您一定乾坤。"一行人都劝于书记往中间站,于伟正坚持道:"我是来看望你们的啊,自然是咱们基层的同志们站在中间嘛......大家不要客气,不要拘谨......"看于伟正坚持,也只好让建设工人站在中间,摄影师马上进行了抓拍,市电视台的记者也是提前到了现场,架起了摄像机。在拍摄完成之后,摄影记者带头鼓起了掌,在即将建成的临平火车站前留下了合影。
接着于伟正步入车站内部,检查了火车站的建设情况。火车站的铁轨都已经铺设完毕。于伟正看着正在建设的火车站广场说道:"香梅啊,我看这个火车站还是修小了……。我到其他地方考察,看到他们的火车站广场上面都有喷泉,晚上的时候五颜六色的。"
于伟正转头看向市委秘书长郭志远,说道:"郭秘书长,你也要考虑这个问题。市火车站建设广场不要太小,规划要高标准,可以适当做一些亮化工程,晚上的时候要让火车站亮起来,回去之后,向政府传达,就说是我的意见……。"
参观完了火车站建设项目之后,车队又来到了啤酒厂。吴香梅主动介绍:"书记,这个啤酒厂是我们云飞县长啊从省啤酒厂引进的项目,现在也投产了。一期工程完成后,等到二期的时候,整个产能将有效扩大。"
于伟正听完吴香梅的汇报之后,微微点头,然后看向张云飞,问道:"云飞啊,你当初是什么想法把啤酒厂引入到临平县的?"
张云飞汇报:"书记,我们临平是粮食生产大县,也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是如果仅仅从卖粮食的角度来看,创造的价值非常低。任何一类产品作为原材料都是不值钱的,只有进行深加工才能变成钱。"
于伟正又问道:"你们估算过没有,你们的利润率是多少?"
张云飞回答:"大概在5%左右。"
于伟正听到是5%之后,马上问道:"5%?这个利润率不算高啊。你们直接给我讲,生产了一瓶啤酒能挣多少钱?"说着,于伟正拿起来展示台上的一瓶啤酒,看着上面的标签,写着"临平啤酒"。
张云飞说道:"书记,一瓶啤酒我们可以挣两毛钱。"
听到一瓶啤酒只能挣两毛钱,于伟正书记觉得利润率实在是太低了,引进了这么大的项目,才5%的利润。于伟正笑了笑说道:"两毛钱,这个价格可是够低的呀。高粱红酒,我印象中五年陈一瓶能挣15块钱,三年陈能挣10块钱,新酿的高粱红也能挣3块钱。"
接着,于伟正书记拿着啤酒放在桌面上,说道:"更重要的是,上次经贸委的同志来给我汇报,说白酒协会的同志到咱们这儿来调研的时候,对咱们高粱红酒同一款酒用时间差来做品牌的方案非常赞成。就是五年陈、三年陈和高粱红新酿的这个提法,极为赞赏,要做行业内的全国性推广。现在很多酒厂品牌都很单一,品牌的档次拉不开差距。但是五年陈、三年陈和高粱红酒新酿,这高中低档三个定位极为准确,这是高粱红酒能迅速地打开华北、华东市场的主要原因啊。"
张云飞不慌不忙地汇报:"书记,我们一瓶酒能挣两毛钱,但是一件啤酒是十瓶,一件啤酒就可以挣2块钱。高粱红酒生产一瓶酒的周期大概是一年到五年不等,我们啤酒的生产周期就快了很多。做啤酒和白酒的定位是不一样的,啤酒真的是薄利多销,而白酒确实是真正的品牌效应,靠的是口感和历史底蕴、品牌价值。"
"当然,我们啤酒厂是新成立的,"张云飞继续说道,"但是我们相信经过时间之后,我们也要形成一种品牌带动的效益,而且可以带动上下游的产业。"
汽车在微微颠簸的公路上行驶了四十多分钟,来到了临平县县界位置。县委书记吴香梅、县长张云飞带着县政府的领导班子已经在县界位置等待。
于伟正心里还想着田嘉明的事,并不想下车。他对林雪说道:"给他们讲吧,就按他们的安排去考察。"
吴香梅看到于伟正没有下车,透过车玻璃看到于伟正双目紧闭,神色凝重,心里不禁有些忐忑。她看了一眼旁边的张云飞,两人的眼神中都流露出复杂的情绪,觉得于书记今天心情可能不太好。领导的心情不好,看来今天的考察不会太过顺利。
林雪看前面的郭志远秘书长已经走下车,赶忙推开车门,在郭志远耳边低语几句。郭志远看了眼于伟正坐的汽车,见书记仍然没有下车的意思,就对吴香梅说道:"香梅同志,你们的车直接走前面带路,我们跟着你们。"
吴香梅连忙点头:"秘书长,那咱们第一站是去火车站建设现场?第二站到发电厂建设现场,第三站到啤酒厂。"
郭志远在来之前就已经向于伟正汇报了此次行程安排,于伟正没有说什么,郭志远自然也觉得安排得十分妥当。市委秘书长郭志远看了眼于伟正乘坐的市委一号汽车,看不清车内情形。大手一挥说道:“客随主便!”
吴香梅连忙点头,她今天穿着浅灰色短袖衬衫,黑色长裤,显得干练利落:"秘书长,那我们现在就出发。"
吴香梅和张云飞已经安排了一辆警车在前面开路。警车启动之后,郭志远秘书长的汽车就紧随其后,接着是市委书记于伟正的车,排在第三位,吴香梅和张云飞的车则排在了第四的位置。后面还有一辆中巴车,坐着县里的其他领导。
张云飞坐在车里,略显沉重地说道:"吴书记,我怎么感觉今天于书记心情不太好啊?连车都没下啊。这不是听说昨天在省制药厂谈得很顺利吗?"
吴香梅心里已经有些犯怵。之前搞"三学"活动时,临平县连续几次大会小会被市委书记于伟正点名批评,导致吴香梅在市里多少有些抬不起头来。再加上自己的爱人方建勇本来是兼任财政局局长、市政府秘书长的,但于伟正书记也是一再暗示,让方建勇辞去了市财政局长的职务。
吴香梅坐在汽车上,自然要表现得沉得住气,于是说道:"于书记估计有事情吧,但应该不是我们临平县的事情。我看,如果于书记真的火气那么大,咱们再挨一顿骂就是啊,我现在啊不挨骂都不习惯了。"
张云飞点了点头,释然地说道:"反正我觉得我们临平县的工作做得还是可以的。"
汽车沿着公路往电厂的方向驶去。由四辆小车、一辆中巴车组成的车队速度极快,沿线的各个主要路口都能看到身着制服的同志在值守。于伟正漫不经意地看到了值守的同志,心里感慨基层的同志为了安全工作做到了极致,但这份热情让他颇为为难。
不批评,那就是劳民伤财、虚张声势;如果批评的话,又会挫伤同志们的心。于伟正委婉地提醒林雪:"林雪啊,一会儿走的时候跟吴香梅说一下,下次不要安排那么多公安局的同志在路口值守。不能我们走我们的路,让群众无路可走嘛。这样群众是会戳脊梁骨的,会对党委、政府有意见的。"
林雪点头应道:"好的,书记。"
说话间,车队已经来到了电厂的建设现场。到了发电厂之后,只见现场有拖拉机、三轮车来回穿梭,整个电厂的外围工程基本已经完工,正在组织进行设备安装和几栋较大厂房的封顶工作。
吴香梅和张云飞一左一右陪同在于伟正身边。吴香梅主动汇报:"书记,这个电厂建好之后,将极大缓解我们县和平安县的电力短缺问题。"
于伟正问道:"预计什么时候能正式并网发电?"
吴香梅回答:"书记,预计今年年底一期项目就可以并网发电。"
于伟正看着电厂建设现场,巨大的冷却塔高耸入云,建筑工人们冒着酷暑紧张施工,又问道:"这次电厂贷款贷了多少?"这次问话的时候,于伟正目光直视县长张云飞。
张云飞立即回答:"前前后后的贷款接近9000万元。"
于伟正点头说道:"电厂电力是工业进程的核心啊,没有电,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现在幸亏咱们光明区还有一座电厂,不然的话,整个市区的电力供应都成很大问题。"
在调研了电厂建设情况之后,车队又来到了不远的火车站建设现场。火车站的工人们已经整齐列队,看到车辆停了下来,于伟正走下车后,便开始鼓掌欢迎。
于伟正走上去与众人一一握手。吴香梅指着地上放着的矿泉水和方便面,主动说道:"同志们,市委于书记来慰问大家了。"
于伟正讲了几句话:"同志们,天气炎热,我代表市委市政府来看望大家。铁路啊是经济的命脉,这条铁路连接南北,是东原打破交通瓶颈的关键工程。铁路通则经济活,经济活则百姓富。听到县里的同志讲啊,工程进度比预期提前了半个月,我很高兴,同志们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筑路精神,展现了咱们工人阶级的担当和作为。希望大家继续保质量、保安全、保进度,争取早日通车,为东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于伟正讲完话之后,吴香梅带头鼓掌说道:"我们感谢于书记和市委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一定不辜负市委的期望,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张云飞主动上前一步说道:"书记,咱们合个影吧。"
于伟正作为市委书记,早已经习惯了与大家合影。于伟正合影有个习惯,从不站在中间,而是站在侧边。
吴香梅道:"书记,位置都给您留好了。"张云飞则说:"书记啊,可等着您一定乾坤。"一行人都劝于书记往中间站,于伟正坚持道:"我是来看望你们的啊,自然是咱们基层的同志们站在中间嘛......大家不要客气,不要拘谨......"看于伟正坚持,也只好让建设工人站在中间,摄影师马上进行了抓拍,市电视台的记者也是提前到了现场,架起了摄像机。在拍摄完成之后,摄影记者带头鼓起了掌,在即将建成的临平火车站前留下了合影。
接着于伟正步入车站内部,检查了火车站的建设情况。火车站的铁轨都已经铺设完毕。于伟正看着正在建设的火车站广场说道:"香梅啊,我看这个火车站还是修小了……。我到其他地方考察,看到他们的火车站广场上面都有喷泉,晚上的时候五颜六色的。"
于伟正转头看向市委秘书长郭志远,说道:"郭秘书长,你也要考虑这个问题。市火车站建设广场不要太小,规划要高标准,可以适当做一些亮化工程,晚上的时候要让火车站亮起来,回去之后,向政府传达,就说是我的意见……。"
参观完了火车站建设项目之后,车队又来到了啤酒厂。吴香梅主动介绍:"书记,这个啤酒厂是我们云飞县长啊从省啤酒厂引进的项目,现在也投产了。一期工程完成后,等到二期的时候,整个产能将有效扩大。"
于伟正听完吴香梅的汇报之后,微微点头,然后看向张云飞,问道:"云飞啊,你当初是什么想法把啤酒厂引入到临平县的?"
张云飞汇报:"书记,我们临平是粮食生产大县,也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是如果仅仅从卖粮食的角度来看,创造的价值非常低。任何一类产品作为原材料都是不值钱的,只有进行深加工才能变成钱。"
于伟正又问道:"你们估算过没有,你们的利润率是多少?"
张云飞回答:"大概在5%左右。"
于伟正听到是5%之后,马上问道:"5%?这个利润率不算高啊。你们直接给我讲,生产了一瓶啤酒能挣多少钱?"说着,于伟正拿起来展示台上的一瓶啤酒,看着上面的标签,写着"临平啤酒"。
张云飞说道:"书记,一瓶啤酒我们可以挣两毛钱。"
听到一瓶啤酒只能挣两毛钱,于伟正书记觉得利润率实在是太低了,引进了这么大的项目,才5%的利润。于伟正笑了笑说道:"两毛钱,这个价格可是够低的呀。高粱红酒,我印象中五年陈一瓶能挣15块钱,三年陈能挣10块钱,新酿的高粱红也能挣3块钱。"
接着,于伟正书记拿着啤酒放在桌面上,说道:"更重要的是,上次经贸委的同志来给我汇报,说白酒协会的同志到咱们这儿来调研的时候,对咱们高粱红酒同一款酒用时间差来做品牌的方案非常赞成。就是五年陈、三年陈和高粱红新酿的这个提法,极为赞赏,要做行业内的全国性推广。现在很多酒厂品牌都很单一,品牌的档次拉不开差距。但是五年陈、三年陈和高粱红酒新酿,这高中低档三个定位极为准确,这是高粱红酒能迅速地打开华北、华东市场的主要原因啊。"
张云飞不慌不忙地汇报:"书记,我们一瓶酒能挣两毛钱,但是一件啤酒是十瓶,一件啤酒就可以挣2块钱。高粱红酒生产一瓶酒的周期大概是一年到五年不等,我们啤酒的生产周期就快了很多。做啤酒和白酒的定位是不一样的,啤酒真的是薄利多销,而白酒确实是真正的品牌效应,靠的是口感和历史底蕴、品牌价值。"
"当然,我们啤酒厂是新成立的,"张云飞继续说道,"但是我们相信经过时间之后,我们也要形成一种品牌带动的效益,而且可以带动上下游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