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邓晓阳与李朝阳

第 1254章 于伟正心情复杂,李尚武积极化解


 
于伟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桌面。他的目光落在对面沙发上的李尚武身上,语气还是和以往一样平稳:"尚武啊,关于田嘉明同志的问题,我的意见是,这件事要在东原解决。"

李尚武闻言,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叠放在膝上。作为分管公安工作的副市长,他深知此事事关重大。于伟正所说的"在东原解决",本质上并非不处理田嘉明,而是在处理过程中要注意范围和方式,控制影响面。李尚武在这件事上不敢有丝毫马虎,必须得到清晰而明确的指示才能稳妥处理。

"书记,您的意思是......控制范围?还是?"李尚武谨慎地询问道。

田嘉明的问题让于伟正颇为头痛。他慢慢向后靠在椅背上,陷入沉思。作为在抗洪抢险中立下大功的救灾英雄,田嘉明的处理需要格外慎重。于伟正思索再三,一时之间也没有想好该如何妥善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

办公室内一时寂静,空调吹出来的凉风似乎也没有了制冷效果。于伟正拿起文件扇起了风,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东原市地图,最终落在平安县的位置上。

"老李啊,"于伟正忽然开口,打破了沉默,"我印象中,你以前就是平安县的公安局局长。你还记不记得有什么'放子弹'这回事啊?"

李尚武闻言,立即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材料。他翻阅片刻后,谨慎地回答道:"于书记,这件事情当时就是我在经办。放子弹的情况是属实的,但到底是不是田嘉明嘱咐放的子弹,目前没有充足证据证明。目前只是犯罪嫌疑人葛强的一面之词。"

李尚武这番话,相当于向于伟正灌输了"一面之词"的观念,无形中又给了田嘉明一次机会。他的意思很明确:这件事情现在只有两个人知道来龙去脉,一个是已被抓获的犯罪嫌疑人葛强,另一个就是田嘉明本人。只要田嘉明不承认,这件事就难以查证,最终的决定权将由市公安局和政法机关来判定。

于伟正立刻想通了其中的关节,马上站起身来说道:"老李呀,你说得非常有道理啊!像这些杀人犯,气急败坏、穷凶极恶,完全可能乱咬人来争取宽大处理嘛。我相信田嘉明同志不会做给这些人子弹这种事。"

于伟正自从到东原任职以来,一直以温和儒雅、稳重大气的形象示人,很少如此急切地表达观点。连李尚武都觉得,于伟正在这件事上的表现多少有些失态,可见田嘉明在他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于伟正继续说道:"尚武啊,这件事情你一定要处理好。"这句话虽然简短,但李尚武心里已经明白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尽管这个方案让他多少有些心理负担。

于伟正知道,分管副市长来自己的办公室汇报,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但是田嘉明在关键时刻打了几枪,是挽救了数万东原群众。
于伟正略显无奈的补充说道:"嘉明同志在关键时刻,将数十万群众的生命安危系于一身,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是咱们的干部最朴实的为民情怀啊!这个人心地是善良的嘛!他也就是在最为极端的时候,可能犯过一些极端的错误嘛。"

于伟正说到这里,伸手敲了敲桌子,语气凝重:"我说是假如,他真的给过哪些子弹呢?"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尚武啊,就算是真的给过子弹,刚刚你也提到了,子弹并不是开枪打出来的那一批子弹嘛。"

李尚武点头,但心里清楚,子弹打没打出来完全是自己强压之下逼迫葛强承认的,李尚武断定,子弹是没办法分辨出来的。

接着,于伟正又用手敲了敲桌子,语气坚决地说道:"尚武啊,就这样吧,你现在就去办。"

李尚武心里非常清楚。自己作为东原市的防汛总指挥,在东原市防汛最紧要的关头,于伟正根据历史经验判断,决定挖掘东洪县的大堤,把东洪县马关乡等周边几个乡镇作为泄洪区。幸亏田嘉明顶住了防汛指挥部的压力,否则一旦东洪县的大堤被掘开,整个东原市将会出现两个决堤口,这将给整个东原市带来不可承受的压力。

换句话说,于伟正当时做出的这个决策如果错误,就要对历史负责。正是田嘉明英不计个人得失阻拦了市防汛指挥部的命令,才在最后时刻挽救了东原,也挽救了于伟正书记。

从功绩来讲,田嘉明的这一壮举避免了东原发生灾难性水灾,这份功劳是不可抹杀的。

于伟正思前想后,最终说道:"好,尚武啊,这样吧,你通知田嘉明。你们和他谈完话之后,我要亲自见一见这个同志,我要找他谈话。"

李尚武立即应道:"书记,我这就去办。"说完转身出门。

于伟正望着李尚武离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这个田嘉明,真是他娘的能干事也能惹祸啊!"田嘉明做出的贡献可以载入史册,但他所犯的错误,也可能被写进刑事判决书。这种矛盾让于伟正感到十分棘手。

李尚武出门后不久,市委秘书长郭志远就推门进来,恭敬地说道:"书记,车已经准备好了。这边也已经通知了临平县的县委书记吴香梅。"

自从从省制药厂返回之后,于伟正就一直想着到临平县,对临平县县长张云飞进行一次考察,作为东投集团总经理的人选。东投集团是整个东原市最大的国有企业,自从前任一把手齐永林调走后,现在由副总经理胡晓云负责行政工作,党委工作则由贾彬负责。

于伟正从田嘉明事情的复杂情绪中还没有完全调整过来,面色并不好看。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白色短袖衬衫的领口,对郭志远说道:"走吧。"

在去往临平县的路上,一共有两辆汽车。两辆黑色皇冠轿车一前一后行驶在东原市通往临平县的柏油路上。市委秘书长郭志远坐在前面的汽车上,市委书记于伟正则独自坐在后面的皇冠轿车里。

作为市委书记,于伟正喜欢一个人坐在后排,在汽车上不喜欢被人打扰。秘书林雪坐在副驾驶座上,静静地观察着前面的路况。林雪和于伟正相处这段时间,两个人的脾气已经相互适应。林雪知道在车上空间比较狭小,也比较私密,是近距离接触于伟正的时候。这个时候于伟正一般会选择翻翻报纸,听听广播,偶尔也会闲谈几句。但闲谈是有规矩的,只要于伟正不开口说话,林雪一般不主动说话。

汽车行驶了约莫十分钟,于伟正忽然开口问道:"林雪,刚刚上车的时候,有一个年轻小伙子我没见过,就是跟着郭秘书长上车的那个年轻人是谁呀?"
林雪看到了,刚才有人略显拘谨的跟着市委秘书长郭志远,一头短发显得十分精神。

林雪马上转身汇报:"书记,这是新配的警卫秘书。"

于伟正听完之后,马上问道:"警卫秘书?警卫秘书干什么?"他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悦。
林雪解释道:"书记,这不是东投集团发生了枪杀干部的事情之后,郭志远秘书长考虑到您的安全问题,所以从武警支队抽调了一名同志过来,主要是负责随行的安全工作。"

于伟正往椅背上重重一靠,轻轻拍了拍大腿,说道:"胡闹!配备秘书的问题,上级是有文件规定的,我们这个级别配什么警卫秘书?这可说不过去。我作为市委书记,我配警卫秘书,那普通群众配不配啊?一般干部配不配啊?方向错了,要解决治安问题,而不是多派几个警卫。要消除群众的恐惧心理,严厉打击那些行为暴力犯罪、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嘛!"

林雪轻声解释道:"书记,郭秘书长也是为了您的安全考虑。"

于伟正知道这事不是林雪安排的,和他说再多也没什么用处,于是转换了话题:"林雪啊,你以前不就是公安局的吗?摸过枪没有?"

"书记,我是警校毕业的,摸过枪。在基层派出所的时候,我们每年还要组织打靶,但是我打枪打得少。"林雪谦虚地回答。

于伟正淡然一笑:"打得少,打得好不好啊?"

林雪更加谦虚地说道:"书记,我的手枪射击成绩毕业的时候是及格的。"

于伟正又问道:"你是公安系统的,是平安县公安系统的,对吧?"

林雪点头:"对,我以前一直在平安县公安局。"

于伟正继续问道:"你认不认识田嘉明啊?"

林雪侧过头,回答说道:"田嘉明?书记,我刚刚到县公安局,派出所组织入职培训的时候,是田嘉明作为分管副局长给我们讲过课,还算是我的入门老师。"

于伟正说道:"哎,老师就是老师,不能算是老师嘛,田嘉明还是你的老领导啊。关系怎么样啊?"

林雪笑着回答:"书记啊,我估计田嘉明书记他不认识我呀。我当时是在基层所,我们基层所难得见一次领导。"

于伟正点了点头,说道:"他不认识你,但是你认识他。评价一下,这个同志怎么样?"接着于伟正补充道:“要客观!”

林雪摸不准为什么要评价田嘉明,但他跟在于伟正身边知道,田嘉明在这次抗洪抢险中做出了积极贡献,于伟正已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和私下场合表扬过他。特别是在上次的防汛工作会上,于伟正是在全体大会上公开点名表扬田嘉明。

林雪知道,回答领导的问题,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带着个人的感情色彩,林雪正色说道:"于书记,客观来讲,我对田嘉明书记了解并不深刻,主要是确实接触太少了。他在公安系统待的时间虽然不短,但我们的交集不长。我报到之后不久,他就调到县委政法委担任了副书记。但是我后来听我们县里的同志讲,田嘉明书记是比较仗义的一个同志,如果你有什么事找到他,他是想方设法要给你办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