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6章 于伟正布局人事,郑红旗算盘落空(第2页)
于伟正从文件堆里抬起头,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抬手示意:"艳红同志来了,坐吧。"
市委书记办公桌前面的这两个座位,是专门用来进行工作汇报的。姜艳红等于伟正说完,才稍稍侧身,半个屁股坐在了椅子边缘,双手捧着笔记本放在膝盖上,腰板挺得笔直。
于伟正放下手中的钢笔,端起茶杯吹了吹,不紧不慢地呷了一口,这才开口:"艳红啊,有个紧急的事。"
姜艳红立即往前倾了倾身子,做出认真聆听的姿态。
"中组部的同志啊委托省委组织部,要对张庆合同志进行考察。"于伟正说话时,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着,"考察完了之后,就要走相应的程序进行推进。"
姜艳红心里咯噔一下,马上明白了。市委大院里盛传已久的张庆合市长要去省人大、省政协出任副职的消息,看来是真的了。考察组一来,就意味着张庆合在不久的将来即将成为副省级领导干部,同时也意味着他将要离开东原。这对于已经五十九岁的张庆合来说,无疑是延长了政治生命。
"于书记,我明白了。"姜艳红立即表态,"组织部门一定全力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于伟正满意地点点头:"呃,组织部门这边,要尽快确定考察谈话的人选啊。"他顿了顿,补充道,"尽量找一些政治觉悟高、工作大局意识强的同志作为谈话对象。总之一句话,要全面、客观、公正地对庆合同志进行评价。"
姜艳红坐得端端正正,笔记本已经翻开,钢笔也握在了手里:"好的,于书记。除了市委班子之外,市政府班子、政协班子和人大班子,我们都会认真研究,确定合适的谈话人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嗯,"于伟正的手指又在桌面上点了两下,"市委组织部要主动和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的同志做好对接。庆合同志在咱们东原工作这些年,特别是推动粮食并轨改革这件事,是下了大力气的。这是整个省内改革的一件大事,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出来。"
姜艳红连连点头:"是啊于书记,现在咱们市里已经没有了平价粮和议价粮的说法,群众的种地积极性也确实得到了提高。这些成绩,我们一定会客观全面地汇报。"
说完了市长张庆合考察的事,于伟正话锋一转,问起了组织部的日常工作。姜艳红一一作了汇报,于伟正边听边点头,偶尔插话问一两个细节。
听完汇报,于伟正沉吟片刻,说道:"艳红同志啊,学武同志调走之后,组织部长的位置一直空着。省委那边我初步了解了一下,这次是小范围调整,暂时不会给咱们东原派组织部长过来。"
姜艳红心里明白,这是要进入正题了。她屏住呼吸,认真听着。
"下一步,我会亲自跟周宁海同志交代,请他以市委副书记的身份,代管组织部的工作。"于伟正说完,目光落在姜艳红脸上,似乎在观察她的反应。
姜艳红知道,市委组织部部长处于关键位置,特殊时期不可能群龙无首,更不可能长期空缺。她也很清楚,以自己的资历,从正处级的常务副部长到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中间需要迈的坎儿太多了。所以她的心态放得很平,早就断了这个念想。
"于书记,我坚决支持市委的决定。"姜艳红十分自然地说道,"我一定全力配合周书记的工作,做好组织部各项工作的衔接。"
于伟正看着姜艳红这番表态,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艳红同志,你也是老组工了。周宁海同志以前一直在政府部门工作,主要是在经济战线,对组织工作了解得不多,参与得也不多。可能......知道的也不多吧,算是外行啊领导内行。所以你要以老组工的身份,多帮助他,尽快熟悉组织工作的情况。"
姜艳红不敢怠慢,连忙表态:"于书记您放心,我们一定做好向周书记的请示汇报工作,确保组织部工作平稳过渡。"
于伟正笑了笑,突然换了个话题:"艳红,你今年多大年龄了?"
姜艳红愣了一下,随即答道:"书记,我今年47岁了。"
"47岁......"于伟正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你还是咱们周宁海同志的大姐啊。周宁海同志今年刚45岁。"
闲聊几句之后,于伟正重新回到工作话题:"艳红啊,还有几个工作要交代一下。我来东原之后,已经有大半年时间了,对咱们企业系统干部的情况还不够了解。你给我搞一份企业干部情况的调研报告,主要是分析研判全市所有国有企业,特别是市直属国有企业党政负责同志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工作年限。尽量搞得齐全一些。"
姜艳红马上明白了,这是于伟正要对企业系统的干部进行摸底。调研之后,自然就是下一步的干部调整工作了。
"书记,国企干部的基本情况我们都有。"姜艳红一边记录一边说,"下来之后我马上组织同志们,尽快撰写一篇详细的调研报告,把我们组织部下一步的意见建议也一并报给市委。"
于伟正听了之后,点了点头,又想起什么似的说道:"还有一个工作。东投集团是全市最大的国有企业,现在齐永林同志离开之后,这个企业的运行情况怎么样?队伍干部建设情况,特别是中层干部的情况如何?你们清不清楚啊?"
姜艳红略一思索,谨慎地回答:"书记,我们主要管理市管干部。企业的一把手和班子成员,我们是有详细资料的。但是企业的中层干部,我们手里的资料确实不太全。不过书记您放心,下来之后我们尽快组织对东投集团的调研,尽快形成一份详细的情况报告。"
于伟正满意地点点头:"嗯,艳红啊,中层干部是咱们干部队伍的后备军和预备队啊。组织部门不能只着眼于眼下的市管干部管理,还要深管一层,要掌握全面情况,管深入,管具体。这项工作,你们要着手去做。"
姜艳红立即表态:"书记,您放心吧。我们一定全力落实好您的各项指示,把组织部的各项工作做好。"
谈完了工作,于伟正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朝姜艳红挥了挥手:"那好,你先去忙吧。"
姜艳红站起身,微微欠身,轻手轻脚地退出了办公室。姜艳红离开之后,市委书记于伟正在办公室里慢慢踱步。他的目光紧紧落在墙上那张东原市行政区划图中平安县的位置,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虚点着。窗外的梧桐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
这时门外传来三声轻重适中的敲门声。副市长臧登峰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脸上的笑容恰到好处。
"书记,省制药厂的副厂长马福财和他们基建处的同志要到咱们东原考察,时间已经确定了,就是明天上午。"臧登峰边说边将文件轻轻放在办公桌一角,"看您需不需要陪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伟正缓缓走回办公桌后,手指在红木桌面上轻轻敲击。一个副厂长自然不需要市委书记亲自陪同,但他转念一想,人不能太功利。既然之前有事求到省制药厂头上,现在虽然只来个副厂长,也要充分体现东原市委、市政府的诚意。
于伟正面色平和地问道:"登峰啊,张市长明天能回来吗?"
于伟正站着,臧登峰也不敢落座,就微微欠身:"书记,张市长要后天才回来。他带着分管教育的候成功副市长和教育局的老孔,一起到教育部争取筹建大学的事。
筹办大学这事儿张庆合始终想在临走之前搞定,以市政府常务会议的形式确定下来,纳入未来的长期规划中。
于伟正微微颔首。张庆合想在离任前以市政府常务会议形式把筹建大学的事确定下来,纳入长期规划,这份心思他明白。尽管知道即将离开东原,还是想给这里留下一所大学,这种境界确实难得。
"要不我请瑞凤市长出面陪同?"臧登峰试探性地问道,"
王瑞凤的分量自然是足够的。从级别上讲,王瑞凤也是一个副厅级。副厅级接待副厅级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再加上王瑞凤的背景,也算是给了来人面子。"
于伟正考虑得更为全面长远。"啊,明天是吧。"他沉吟道,"你们先制定行程安排。制定完行程安排之后啊,我可以陪同一个县,不一定全部陪同。
臧登峰汇报说道:书记啊,他们到东原已经确定了考察的行程路线,也就是平安县,东洪县和曹河县。"
臧登峰汇报完三个县的顺序之后补充说道:"于书记啊,计划是在东洪县吃午饭,曹河县吃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