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恰赫恰兰灰羽营(第2页)
巴尔沙姆低头应道:“是!老奴这就去办!”随即躬身退出,步伐轻得仿佛不愿惊扰这香艳的狂欢。
……
恰赫恰兰的城门口,冬日的寒风裹挟着细碎的雪花,呼啸着从远处的山谷间吹来,拍打在厚重的石墙上。城门两侧,火把在风中摇曳,发出噼啪的响声,昏黄的火光映照在守卫们的锁子甲上,泛起冷冽的光泽。乌尔萨站在城门旁,身形挺拔,裹着一件有些破旧的羊毛斗篷,斗篷下露出他那身城防队的制服——一件深灰色的粗布短袍,腰间束着一条宽皮带,皮带上挂着一把短剑和一个装着火石的小皮囊。他的脸庞被寒风吹得有些发红,浓密的胡须上挂着细小的冰珠,但他目光炯炯,透着一股不容商量的威严。此刻,他正俯身检查一辆刚进城的牛车。牛车吱吱呀呀地碾过石板路,车轮上沾满了泥泞,车上堆满了麻袋,麻袋里装着麦子、干果和几捆毛皮。拉车的两头老牛低着头,鼻孔里喷出白汽,商贩则裹着一件破旧的羊皮袄,缩着脖子站在一旁,眼神里带着几分忐忑。
“打开这个麻袋。”乌尔萨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指了指车尾一个捆得格外紧实的袋子。商贩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慢吞吞地解开绳结,露出里面满满的葵花籽。
“税金三个银第纳尔。”乌尔萨说道。
商贩递上了钱,乌尔萨把钱丢进了一旁的陶罐里,然后向商贩点头示意商贩可以继续前行。
乌尔萨身旁的两名年轻卫兵忍不住偷瞄着商贩,眼神里闪过一丝贪婪,但乌尔萨一个凌厉的眼神扫过去,两人立刻低下了头。乌尔萨早已立下规矩:不许向商贩索要任何好处,违者必受鞭刑。乌尔萨的严苛在恰赫恰兰的城防队里无人不知,但商贩们却对他敬佩有加,因为他从不滥用职权,也从不让他们多交一分税金。
这时,一声清亮的喊声划破寒风:“乌尔萨!”循声望去,索克哈快步走来。她站在乌尔萨面前,雪花落在她长长的睫毛上,像是点缀了细碎的珍珠。
乌尔萨转过身,皱眉道:“索克哈?这么冷的天,你不在沙阿宫里,跑这儿干嘛?”他拍了拍手上的灰,斗篷上的雪簌簌落下。
索克哈抿唇一笑,声音轻快:“换岗后,要来宫里吃饭吗?”她的语气带着邀约的热情,眼睛却不敢直视乌尔萨,低头盯着自己的靴尖。
“宫里吃饭?”乌尔萨瞪大眼睛,浓眉挑起,像是听到了天方夜谭。他挠了挠后脑勺,憨笑道,“我一个守门伍长,怎么能去沙阿宫吃饭?”
索克哈抬起头,脸颊被寒风吹得微红,急忙解释:“宫里有食堂,大家都在那儿吃!这是在安托利亚学的,是你家主上的发明,郡主把这个习惯带来了恰赫恰兰。郡主说了,你不当值时,跟伊尔马兹、库特鲁格一样,是她的婆家亲戚!亲戚么,就能来食堂吃饭!”她说到“亲戚”时,声音轻了些,偷偷瞄了乌尔萨一眼,心跳得像擂鼓。
乌尔萨愣了愣,咧嘴一笑,眼中闪过激动:“还真有这好事?那我换岗就去!”他搓了搓冻僵的手,想象着食堂里热腾腾的羊肉汤、刚出炉的麦饼和一碗甜滋滋的枣茶,肚子咕咕叫了起来。
索克哈点头,叮嘱道:“一换岗就来!晚了没好菜!不过,麦饼随便吃——你们那位阿里公子把那老贼私藏的粮食都找回来了,分了一些给我们送来了,他这人还算仗义。”她顿了顿,鼓起勇气,从布包里掏出一件折得整整齐齐的棉袄,递给乌尔萨,“喏,给你!你都没件像样的棉袄,恰赫恰兰的冬天冷得要命!”
乌尔萨接过棉袄,入手沉甸甸,软乎乎,像是新棉絮填充的。棉袄深棕色,针脚细密,袖口绣着小花纹,显然费了不少心思。他低头看了看,又抬头看向索克哈,感激道:“这是郡主赏的?那你记得替我向郡主谢恩!”
索克哈却低头,脚尖蹭着雪地,声音细如蚊鸣:“不……不是郡主赏的。”她的脸红得像熟透的苹果,心跳快得像要蹦出来。
“那哪儿来的?”乌尔萨挠头,憨憨问道,眼神疑惑。
索克哈猛地抬头,脸颊烫得像火烧,嗓音羞涩又急促:“我自己做的!”话音未落,她转身就跑,裙摆在风中飘荡,铜片叮当响,像一串慌乱的铃声。她一溜烟钻进城门旁的巷子,朝沙阿宫跑去,只留下一抹蓝色背影,消失在雪幕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与此同时,巴什赫部落的营地内却是一片欢腾。夜幕降临,星光在深蓝的天幕上闪烁,篝火在大帐外熊熊燃烧,火光映照着部落中一张张笑脸。古尔人的巴什赫部落以游牧和狩猎为生,营地由数十顶毛毡帐篷组成,帐篷上绘着粗犷的几何图案,周围拴着马匹和羊群。部落的男女老少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歌声高亢而悠扬,伴着羊皮鼓的节奏,充满了草原的野性与生命力。女人们身着色彩鲜艳的长裙,头戴缀着银币的头巾,裙摆随着舞步旋转如花;男人们则穿着羊毛短袄,腰间别着弯刀,脸上涂着象征勇武的黑色油彩。
这场欢庆源于李沁的慷慨之举。他不仅归还了塔赫玛斯普强征的粮食,还额外送还了巴什赫部落的全部存粮,以报答他们长久以来为他提供的庇护。相比之下,卡伊部落和萨兰部落的待遇就没那么优厚了——李沁只归还了他们一半的粮食,另一半中,一成作为象征性的贡品送给了古勒苏姆,其余的则被李沁和他的“恰赫恰兰灰羽营”收入囊中。这个新名字取代了“土匪”的恶名,带着几分威严与正统的意味。灰羽营的旗帜上,绣着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象征着李沁的野心与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