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恰赫恰兰灰羽营(第3页)

 在大帐外,部落酋长乌兹巴什正与李沁并肩而坐,面前摆着烤得金黄的羊腿和一壶清冽的山泉水。乌兹巴什是个满脸风霜的老者,头裹羊毛头巾,胡须花白,眼神却锐利如鹰。他举起木碗,向李沁致敬,声音洪亮:“阿里,你是个有情有义的汉子!巴什赫部落永远记得你的恩德!”李沁笑着回敬,脸上带着几分沙陀人特有的豪迈。他的长袍虽有些磨损,但腰间的镶玉佩刀和靴子上精致的刺绣仍透露出他出身不凡。火光映在他脸上,勾勒出坚毅的轮廓,仿佛他早已不再是那个被追杀的落魄者,而是一个胸怀大志的领袖。

 乌兹巴什的女儿法图奈坐在一旁,年轻的脸庞在火光下显得格外生动。她身着蓝色长裙,腰间系着一条缀满银铃的腰带,铃声随着她的动作叮当作响。她正笑着与李沁交谈,眼中闪着好奇与崇拜:“阿里哥哥,听说你曾单枪匹马闯过塔赫玛斯普的营地,是真的吗?”李沁摆摆手,谦虚地笑了笑,却不否认,引来周围头人们一阵哄笑。

 不远处的图兰沙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斜靠在一顶帐篷旁,手里拿着一只木杯,盛着清泉,目光游移,脸上带着几分不屑。图兰沙是个高大的沙陀青年,眉宇间有种桀骜不驯的气质。他的皮甲上满是征战的划痕,腰间挂着一把弯刀,刀柄上镶嵌着一块碧绿的玉石,显示出他的高贵出身。部落里一位姑娘在今天早晨大胆地向他示好,送来了一条亲手编织的羊毛围巾,却被他冷淡地拒绝了。图兰沙的理由很简单:“我志在沙场,无心儿女情长。”这话虽豪气,却让那姑娘红了眼眶,也让部落里的其他人对他多了几分疏远。此刻,他站在人群外,独自啜着泉水,眼神时而投向李沁,带着几分复杂的情绪——既有忠诚,又有不甘。

 篝火旁,灰羽营的几名头领正与部落的头人们分享美食,笑声不断,脸上都带着久经沙场的坚韧。他们的笑声中透着对未来的期待——李沁和古勒苏姆的结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财富与权力的可能。至少眼前,他们已经得到了实惠:那些之前跟着塔赫玛斯普冒充土匪去打劫的普通人不但自己被屠杀,而且他们的家人可没有塔赫玛斯普家属的那种优待,不但没有抚恤金,而且还遭到了清算,那些人的家产和女人则分配给了灰羽营战士们,男人们则沦为了古勒苏姆自己名下的奴隶。

 夜色已深,山谷中的风带着凉意,拂动篝火余烬,火星在夜空中一闪即灭,仿佛野地里挣扎的梦。远处传来几声狼嚎,低沉悠长,提醒着营地里的人们,这片土地从未驯服。

 李沁站起身,抖落裘袍上的尘土,朝乌兹巴什和法图奈点了点头,算是告别。他的目光掠过人群,落在图兰沙身上,微微颔首。图兰沙默默放下手中木杯,跟上李沁,两人并肩走向营地边缘那处视野开阔的高地。

 李沁望着那一簇簇微光,沉声问道:“图兰沙,你选择离开商队而跟着我,是因为我是老主上的儿子吗?”

 图兰沙几乎未作思索,脱口而出:“不是!”他顿了顿,语气更坚定了:“是因为我相信,只有你,才能带沙陀人重新崛起。不一定要在震旦——哪怕是在别的地方,也可以。”

 李沁怔了怔,没料到这个一向寡言的少年说出这番话来。夜风拂面,他的神情却忽然柔和下来,似被什么击中了心底最深处。

 “原来你看得比我还远……”李沁轻声道,嘴角扬起一抹笑意,眼神里却是一片沉静辽阔的光。他望向远方,仿佛看见了一条崭新的征途,在星光下缓缓铺展。

 ……

 在波斯高原崎岖的山谷间,一条蜿蜒的土路被骆驼与骡马反复踩踏,扬起阵阵尘土。沙陀商队缓缓行进,车辚辚、驼马啼啼,木轮的吱吱声与蹄铁敲击石板的脆响交织成一曲沉默的征途。

 山风从谷口吹来,带着草甸的清香与雪峰的寒意,拂面如刀。商队旗帜在风中猎猎招展,旗边早被风沙磨得破损卷角,如同沙陀人流离飘零的命运残痕。

 李腾骑在一匹枣红高马上,面庞被寒风吹得泛红。他神情肃穆,眉头紧锁,目光越过前方车马,似穿过千里风尘。他低声喃喃,自言自语:“罢了……或许真只有他那样的二流子,才能成就大业……”他的话语被风卷走,消散在山谷深处,像是对命运投下的一粒微尘。

 身后,商队护卫披着皮甲,手按弯刀,警惕地扫视着两侧嶙峋的山崖。阳光透过云隙洒在铁器上,映出一片隐隐的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