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伦道夫理解的暗示(第3页)

 而且什么样的小说才会使用人类无法理解,甚至是无法正常书写的符号去创作?

 事情一定不会这么简单。

 那会不会有其他的可能性呢?

 恐怖小说,在恐怖这一点上应该没什么争议,重点就在于小说这一点。

 小说是虚构的,但这本从船上找到的笔记应该是真实的,如果店长说的不是笔记的内容是虚构的,那只能是在说写笔记的人是虚构的!

 可是人应该怎么虚构?

 难道是笔记的主人的遭遇是虚构的?

 还是说他是在幻觉中写下这些笔记的?

 伦道夫还在脑海中思索着来自店长的暗示,胡杨已经把翻译好的内容取出来整理了一下递给了他。

 “大致翻译完了,意思应该和原文大差不差。后续你如果打算引用或者出版,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润色一下。至于哪个文字符号对应什么具体的翻译内容,以及里面用到的一些典故什么的,我就爱莫能助了。”

 胡杨提前把该甩的锅全部甩掉,避免后面伦道夫追问他。

 等伦道夫正式把那沓纸接过去,胡杨也冲了一杯咖啡,随便找了一张桌子坐下。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咖啡的浓香,感受着助人为乐的快乐。

 虽然也算不上提供了多大的帮助,无非就是完成了这个世界的一个冷门小语种文学内容的翻译,还是只能保证大概意思正确的那种,甚至可能还没谷歌翻译来得快,毕竟他还得自己手抄一遍。

 “不过至少我还是帮到了伦道夫,解决了他眼前的困扰,也变相提高了他对旅店的好感度,以后他出差肯定会考虑来旅店歇脚的。”

 胡杨如是想到。

 伦道夫接过胡杨递过来的那一沓纸,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真的这么快吗?

 这位胡杨先生从拿到那本笔记上的内容,到翻译完成,用时甚至还不到一个小时!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据史蒂芬·霍尔教授所说,哪怕是美德之国最专业的翻译专家,要初步翻译一本他对应专业语言的著作,也需要至少五天的时间。

 更不必提那些冷门语言的小众作品,翻译的时候不仅要参考大量的文献,还要核对历史上其他的翻译内容,保证翻译结果不会与过去的著作冲突。

 同时还可能需要翻阅一些历史资料,务必保证作者引用的经典内容不会被翻译错误。

 在这样的前提下,一个由五到七位教授组成的翻译小组,至少需要一周时间,才能完成对一本冷门语言作品的初步翻译。

 然而这位胡杨店长只用了不到一小时就完成了。

 这不由得让伦道夫怀疑,难道胡杨只是在忽悠他?

 实际上这些翻译内容都只是店长瞎编的?

 关于胡杨的那些暗示其实都是他自己的脑补?

 好在伦道夫是一个坚持主见的人,他决定先看看翻译的具体内容,如果真的特别不靠谱,再考虑被骗了这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