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来自日记里的质问(第2页)

 “还没看够吗?”

 简单的一句质问,如同一只巨手,攥住了伦道夫的心脏,他手顿时一松,手里的纸张纷纷掉落在地。

 伦道夫下意识地抬起头,看了墙上的挂钟一眼。

 挂钟上的时间,正好指向八点三十六分的位置!

 而今天,恰好是八月七日!

 这本日记的作者所质问的人,正是此刻正在看这本日记翻译的伦道夫本人!

 在刚刚明显错误的日期之后,内容又变回了正常的记录模式,但是不同的是,这次甚至还加上了标点符号。

 也就是说,这并非是日记作者的书写风格,也并非是那个模仿人类的怪物的书写风格,而是第三个人!

 写这句话的人,或许正是惨案的制造者,那个藏在海难背后的罪魁祸首,他在借着这本日记警告自己!

 他为什么会知道现在的时间?

 又为什么能精准的跨越时空与我对话?

 难道说,他现在正在某处盯着我?

 伦道夫顿时感觉背后一阵寒意,机械地扭动着脖子四下环视一圈,虽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但那份不安已经在他心中发芽,刚刚被汗水浸湿的衣物再一次迎来灾难。

 胡杨正悠然地喝着咖啡,突然听到“啪”的一声纸张掉落的声音,忙回过头,发现伦道夫把翻译好的纸掉到了地上。

 他眼疾手快的捡起了那沓纸,看着伦道夫那慌张的表情,明白眼前这位记者被恐怖小说的具体内容吓到了。

 能让这位看起来就有些阅历的记者,把手里翻译好的稿件丢到地上,这本恐怖小说在中世纪的环境下还是有些水平的。

 第一人称的代入感拯救了这个悲催的故事,如果我不是穿越者,而是本地土著,恐怕也会错把这本小说的内容当成真实发生的事情。

 胡杨在心中点评道。

 小说的内容虽然有很多地方前言不搭后语,而且这个作者仿佛只学过打逗号,没学过用其他符号一样,通篇都是逗号和换行,让阅读的过程变得异常折磨。

 但不得不说,对于主角,也就是故事中的那个“我”的情绪渲染还是很到位的,利用了信息差导致的主人公对于正在发生的恐怖事件的无知,大大加深了恐怖氛围。

 可惜就是内容很像胡杨之前听过的一则“海龟汤”。

 那个故事大概讲的是:一个瞎眼的男人遭遇了海难,虽然船上的物资都丢了,但好在岛上有不少的海龟。和他一起出海的朋友每天都会给他做海龟汤,让他得以活到救援到来,而他的那位朋友却因为身体素质不够好没能撑到最后。等他上岸彻底康复之后,为了纪念朋友的付出,决定到饭店点一晚海龟汤作为缅怀,然而就在他喝了第一口汤之后,他选择了自杀。因为饭店的海龟汤和他在岛上喝的味道完全不一样,他意识到了他在岛上喝的海龟汤,其实是朋友用自己的肉烹饪的,是朋友牺牲了自己让他活了下来。

 当然,这个故事原本的形式是通过一问一答自己猜测真相,和小说的形式还是有些差异。

 但相同的是,二者都用了信息差营造恐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