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来自日记里的质问(第3页)
这种通过信息差营造恐怖感的故事,第一次看一定会被吓到,尤其是那种后知后觉的回味。
胡杨第一次听到这则“海龟汤”的时候,也产生了细思极恐的感觉。
不过等他后面接触到的这一类故事变多之后,也就没有了最初的那份细思极恐感,甚至还会针对故事里细节不到位的地方挑刺。
比如这位朋友是怎么做到在荒岛上切除自己的肉还不被感染的?
再比如他是如何在切掉自己的肉之后还能正常行动,在岛上寻找淡水的?
同样的细节问题,胡杨在刚刚翻译的那个故事里也找到了不少:
首先,这篇小说的主角从头到尾都没有用名字称呼过其他人,都是用职务来称呼,令小说的真实感大打折扣。
其次,他知道这本小说想要通过字里行间的暗示,表达主人公其实一开始吃的就不是鱼肉而是人肉,以此来达到细思极恐的感觉。
但如果主人公顿顿都在吃人肉,那船上的人只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安静,怎么会出现越来越吵闹的情况?
想必是作者安排的时候也没有想好该怎么处理这一段,只好这样强行描述。
最后,也是最离谱的,就是主角的感官仿佛退化了一样。
花了那么长时间都没发现身边的不正常,吃了那么久的人肉都没意识到有问题,就像是五感缺失一样。
鱼腥味儿和人血腥味儿完全不是一种味道好吧。
胡杨在心里止不住地摇头,叹息着这本小说细节上的缺失。
不过即便如此,胡杨还是要承认这本恐怖小说的独创性,起码在这个中世纪风格的异世界,绝对是先锋般的首创。
尤其是和他正在看的那本畅销小说,《孤独骑士的流浪》相比,要好太多了。
那本书的每一个桥段,都是照着恶心主角去的,每一次他觉得主角要装逼的时候,那个作者就会给主角一个更夸张的吃瘪,他也看过不少小说,就没见过哪个主角能比这本书的主角还要憋屈。
要不是他实在三天憋不出六个字,写不出什么像样的文章,胡杨高低得把他看过的那些大热的网文抄一遍,在这中世纪刊印发表,靠着稿费实现财富自由,买下那种报纸上写着的郊区的大庄园。
可惜啊,胡杨叹息着,把刚捡起来的小说译本递回给伦道夫。
看得出伦道夫被吓得不轻,他决定出言稍作安抚。
毕竟顾客就是上帝,归途旅店的宗旨就是为顾客提供最好的住宿体验。
以上宗旨是胡杨临时想到的,还没有和翠西娅她们说。
不过说到翠西娅,胡杨感觉小翠这孩子有点没眼力见儿了。
现在这种情况,你把咖啡这么一端,让受到惊吓的伦道夫喝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他对旅店的好感不就蹭的一下子上来了嘛。
可惜啊可惜,之后有时间的话还是要多给小翠做一点察言观色的教学,作为一个贵族,从前优渥的生活让她过于单纯,缺少了必要的察言观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