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好想吃薯片

280.第279章 市井的烟火气(第2页)

 “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让这部戏慢慢有了血肉,让这座

楼不再空洞。”

 江弦不紧不慢的说,“天下第一楼如果取得成功,那这份成功不仅是我的,也是属于你们的。”

 此话一出,所有人心中都是满腔热血,对几天后的正式公演充满信心。

 夏淳更是满意。

 江弦的这次探班,简直是一次最好的“战”前动员。

 11月14日。

 朱虹和宿舍的同学一起坐着公交,来到了东城区的王府井大街,抵达这座欧式和俄式风格并存的四层高剧院。

 剧院上部挂着四个红艳艳的大字:首都剧场!

 往那儿一站,一种神圣的艺术气息便沿着建筑的边边角角扩散开来,仿佛昭示着其中国话剧艺术最高殿堂的地位。

 “好多人来看啊。”殷秋瑾打量着四周排队入场的人流。

 这些观众大多数年纪偏大,穿着也较正式,一看就是常“追剧”的剧迷。

 “嘿,您也来看戏啊。”

 “哟,巧了您。”

 “您抢着票了,不容易。”

 “可别提了,那天为了买张票,嗬,排的队那叫一长,后来把售票那亭子都挤塌了。”

 几名女学生听得一愣一愣的。

 朱虹边往场馆里进,边观察着首都剧场的内部结构。

 她看到四周墙壁上贴了很多《天下第一楼》的宣传海报。

 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四句宣传语:

 “桌前推杯换盏,盘中五味俱全。人道京师美馔,谁解苦辣酸甜?”

 朱虹看过《天下第一楼》的剧本,也知道这四句是她姐夫江弦为《天下第一楼》所作的宣传语。

 短短四句,可以说凝练了全剧的深意。

 她把这宣传语的内涵分享给了殷秋瑾她们,当然,是隐瞒了江弦是她姐夫的事情。

 几名女生都是中文系的,此刻听完江弦的语言艺术,满眼都是崇拜。

 “江弦同志真是太有才华了”

 “我什么时候能写出这样四句来就好了。”

 “写这四句还不简单,关键人家这是凝练了整部话剧的四句。”

 她们叽叽喳喳讨论着,朱虹听得心底悄悄与有荣焉的高兴。

 有个有本事的姐夫真是一件让人得意的事儿。在指引员的带领下,燕大的女学生们一块儿进入了演出现场。

 座位的位置相当不错,是一个中间的位置,还挺靠前。

 剧场内部气氛相当热烈。

 朱虹放眼望去,看到每一个座位上都坐着观众,可以说是座无虚席。

 “看,还有记者。”殷秋瑾指了指前方。

 朱虹立马看到几名脖子上挂着摄像机的记者,还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姐夫!”她惊呼出声。

 殷秋瑾连忙顺着她望去的方向看了一眼,“哪个是你姐夫?”

 “.那个穿灰色中山装的。”

 殷秋瑾打量一眼,这人挺年轻,看上去有种知识分子的独特气质。

 他的座位被安排在最前排的中间位置,显然是他的地位在剧院内颇为特殊。

 “你姐呢?你姐来了么?”

 “没,她在外地工作。”

 另一边,朱虹只认出了江弦,却认不出江弦身旁的那位老者。

 他身材略胖,正是京城人艺的院长曹禺先生。

 直到这会儿,曹禺还捧着《天下第一楼》的剧本一遍遍的看:“勾琉璃芡下明油倒挂出锅,摆在金托金箔四爪金龙钵里,叫作金玉满堂”

 “什么叫勾琉璃芡倒挂出锅?”他问。

 “琉璃芡就是比较稀薄的芡汁,倒挂出锅就是把锅倒起来,菜下去,然后把汁流在菜上边。”江弦解释说。

 曹禺点点头,而后叹一口气,“你写的是盘中五味,其实是人生五味,你对盘中五味精通,说明你对人生的感受同样精通。

 这种递进是建立在文化根基上的,我实在想不通,你才这么年轻,怎么就沧桑成了这样?”

 见老师又质疑起他的沧桑,江弦尴尬一笑。

 “可能是我懂事比较早”

 他还不至于心虚。

 因为原作者何冀平创作《天下第一楼》时,基本和他一样年轻。

 说话间,现场的的气氛渐渐安静下来,舞台上幕布紧闭,然而随着时间的缓慢推移,所有人都知道,话剧就快要拉开大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