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好想吃薯片

280.第279章 市井的烟火气(第3页)

 总夏淳坐在座位上,心底忍不住的打鼓。

 多少年了?首都剧场多少年没有像今天一样坐个满堂了!

 他们京城人艺,花大心思为《天下第一楼》造了一场大势,就为了再为他们造一个能有影响、立得住、体现出京城人艺实力和风范的大戏。

 今儿个成了,一切都好说。

 今儿要是砸了,对京城人艺的风评和地位绝对会造成巨大冲击。

 “1917年夏”

 伴随着男声旁白念词,幕布拉启。

 身披长褂短衫的演员们跟着粉墨登场。

 江弦把注意力集中在舞台上,美轮美奂的舞台表现,看得他出了神。

 显然,京城人艺不论是演员的表现,还是舞美布置,都不是燕大的学生可以比的。

 镁光灯下,谭宗尧也和台下的谦逊模样截然不同,意气风发、神采飞扬、挥洒自如、惟妙惟肖。

 “到瑞蚨祥扯两丈红绸子,做个大大的红幛子,写上'前门肉市福聚德全体同仁贺',到全赢德开张的那天,掌柜的领头,雇一副锣鼓吹打过去贺喜开张,祝告生意兴隆。”

 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举手投足间,仿佛都是卢孟实这个角色从剧本的字里行间蹦了出来。

 “好!一出好戏!”江弦心中一阵熨帖。

 感受着扑面而来的厚重和经典,他品尝着其中的醇香,整个人沉浸在剧中世界里。

 福聚德所处的大时代,国家蒙辱,人民蒙难。

 大量城市平民在生死线上挣扎,极少数有能力者凭借天赋和奋斗一度改变命运,可机会极其微渺和短暂。

 卢孟实是商业奇才,他胸怀抱负,宅心仁厚,很快便赢得观众们的敬佩。

 “堂头”常贵这个角色同样惹人喜爱。

 这是老京城里最能察言观色、左右逢源的饭馆堂头。

 他勤勤恳恳,谨小慎微,为了养活家人,他不得不卑躬屈膝,最后含恨而死。

 这个角色由老演员林连昆饰演。

 有一个场景是他从楼梯上下来,突然一个趔趄,接着马上立住,继续跑了起来。

 观众们眼都瞪的快要裂了!

 小小的一个动作细节,便把常贵内心的巨大痛苦和委屈求全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厨子罗大头、二位纨绔少爷、宫里执事太监、破落旗人克五.一位位演员,咿咿呀呀,唱念做打,构成一幅生动的民国市井众生相,台下观众看的是如痴如醉。

 除去人物的塑造,舞台艺术也见了真章。

 像是一段儿报菜名:“拌鸭掌七寸,七寸糟鸭片;卤生口七寸,七寸鸡丝黄瓜;炸瓜枣七寸,七寸糟溜鱼片”

 一段儿报完,满堂叫好。

 这样的“笑料”显然没有隔靴搔痒的尴尬逗趣,透出的是老京城的韵味和情趣。

 用喜剧的方式演正剧,更显出“笑中带泪”的高超境界!

 还有两个厨子一段关于满汉全席的对话,京腔京韵,妙趣横生:

 罗大头:“满汉全席”,行吗?

 李小辫:玩过几回。

 罗大头:多少菜式?

 李小辫:一百零八样。

 罗大头:为什么一百零八样?

 李小辫: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天上地下无所不包。

 罗大头:什么讲究?

 李小辫:冷、热、甜、咸、荤、素六样。寿酌不用米饭,喜酌不用桃包。其实也是百里搭席棚,中看他不中吃的玩艺儿。

 这已经带着几分传统曲艺的手法。

 “好戏啊!真是好戏!”

 观众们叫好叫到嗓子喊哑了都不自知。

 盯着舞台,看他高楼起,看他宴宾客看他一人去、大厦倾。

 曲终人散。

 看破一切的撩高儿修鼎新,望着那幅对联:

 “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半宜明月半宜风”

 “嘿嘿,差个横批:”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