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多丽人废柴煮酒

第364章 三斗弓与秋梨膏


 
翌日清晨,刘绰梳洗完毕时,院中已传来规律的凿木声。

她推开窗棂,只见李吉甫正坐在桂树下的石凳上,膝上横着一截泛青的柘木,手持半圆凿细细修整弓臂的弧度。

晨光透过枝叶间隙,在他深青色的袍袖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伯父起得真早。”刘绰快步走到院中,行了一礼后便好奇地蹲在一旁。

柘木表面已刨出流畅的曲线,两端刻着精巧的弦槽。

李吉甫抬头笑道:“柘木需阴干三年才能制弓,这块料原是备着给裕儿及冠时用的。”

他取过浸在米浆中的牛筋,手指灵活地分缕搓捻,“听闻五娘精于格物,可知制弓与制冰一般,讲究‘顺势而为’?”

刘绰眼睛一亮:“就像硝石结晶需循温度变化,弓臂的弧度也要顺应木纹?”

“正是。”李吉甫眼中闪过赞许,将一块桦树皮递给她,“这是拓好的尺寸模子。”

桦树皮上墨线勾勒着精密的刻度,刘绰发现弓弭处特意收窄了三分。

李德裕不知何时凑过来解释道:“阿耶昨夜看了你执筷的姿势,说你的拇指关节比常人灵活,弓握处要削薄些才趁手。”

刘绰耳根微热。

昨日不过闲聊几句,这位未来阿翁竟连这些细节都记在心上。

李吉甫也转头对刘绰解释,“裕儿随他外祖,天生臂力过人。倒是五娘这般灵巧的腕子,更该讲究些。”

饭后,刘绰带着胡缨进山采回满筐野梨。

正是制作秋梨膏和梨膏糖的好时节,她昨天无意间发现几颗野梨树便记在了心里。

用饭时,又听李吉甫提起自己的长孙这段时间有些肺热咳嗽,却怕苦不喜欢喝药。

刘绰便吩咐人备好其他药材配料,将制作秋梨膏和梨膏糖提上了日程。让李吉甫带上进程,权当一份实用的见面礼。

刚进院门就闻到淡淡的桐油香——李吉甫正在给成型的弓胎上漆。

原本粗粝的木胎已裹上素麻,缠着暗红色的丝弦,弓身还雕了缠枝莲纹。

“试试?”李吉甫将弓悬在支架上推过来。

刘绰双手接过,沉甸甸的柘木透着油润的光泽。

她按李德裕平日所教搭箭开弓,竟比寻常步弓省力大半。

“这...”

“弓稍用了水曲柳衬里,蓄力多三分。此弓满开三斗半,既不会伤臂,又够射穿狐皮。”李吉甫抚着弓弰解释道。

挺好,长安少年平均水平是3斗(16公斤)。

在挽弓这方面,她坐小孩那桌坐得很舒服。

刘绰郑重行了一礼:“谢伯父厚赐。”

“不妨事。”李吉甫捋须微笑,“裕儿十岁就能开六斗弓(约32公斤),射穿三重麻靶——”

现如今,新卒三月习射,六斗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