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多丽人废柴煮酒

第366章 细节处见用心!

 众人沿着回廊向新院走去。 

 薛氏刻意放慢了脚步,挽着刘绰的手落在后面。 

 秋日的阳光透过廊檐,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薛氏的指尖在刘绰腕间轻轻摩挲,似在掂量那对白玉镯的分量。 

 “绰绰啊,”薛氏忽然开口,声音压得低柔,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力道,“二郎这些年为了你,可没少吃苦头。” 

 她抬眼望向远处李德裕的背影,目光复杂。 

 “从忠州到长安,千里迢迢,风雪无阻。每逢年节,别人家团圆喜庆,他却总惦记着往长安跑……正月十六是他的生辰,可我这做母亲的,连儿子的面都难见上一回。” 

 薛氏对刘绰的感情其实很复杂:既满意又不满意。 

 刘绰为李德裕写下《元夕二首》,大大羞辱了裴瑾而名噪天下的事,她很喜欢。 

 因为即便这些年她不在长安,到了上元节,辖地的百姓们也会传唱元夕二首。 

 歌唱起来了,儿子和未来儿媳妇的爱情美谈自然也会被提及。 

 她也觉得与有荣焉。 

 可同样的,自从跟彭城刘氏定亲后,李德裕便开始两地奔波。 

 原本派个朝正使就能解决的事,李德裕却常要亲自前往。 

 只为了能多陪陪刘绰。 

 陪了刘绰,自然就不能多陪陪她这个当娘的。 

 李吉甫身为男人,为儿子能够在年少时就找到此生所爱感到高兴。 

 因为他自己的婚姻生活属于相敬如宾那种,他此生没试过那般对人牵肠挂肚的感觉。 

 觉得这对儿子来说,是一大幸事。 

 可对薛氏而言,没有哪个母亲喜欢自己的儿子愿意为了另一个女人赴汤蹈火。 

 儿媳妇若是愿意为了自己儿子赴汤蹈火她倒是乐意。 

 情深不寿。 

 夫妻之间举案齐眉就好。 

 虽然她欣喜于自己的丈夫自律专一,但她也希望李德裕能享享齐人之福。 

 他的儿子多优秀啊! 

 出身赵郡李氏,文武双全,相貌堂堂,如此小的年纪就能从国子监全优毕业。 

 若不是因为姓李,皇家公主也是娶得的。 

 彭城刘氏虽也算是世家大族,可刘翁这一房却是没什么出息的旁支。 

 刘坤甚至不能靠恩荫入仕,还要苦哈哈考进士。 

 好在刘绰如今成了县主,身份上勉强算是匹配了。 

 她其实也不喜欢裴瑾。 

 而是想亲上加亲,让薛媛跟李德裕在一起。 

 薛媛年幼时没了母亲。 

 后来兄长再娶,侄女在继室手底下讨生活,一直郁郁寡欢,身体不好。 

 到了忠州之后,她便将薛媛接到身边教养。 

 本想让儿子和侄女好好培养培养感情。 

 哪里料到,李德裕去了趟彭城,回来就对刘绰念念不忘。 

 这些年,对薛媛也只有兄妹之情。 

 看出她的撮合之意后,更是变得客套疏离。 

 当李德裕为了刘绰连节度使韦皋的提亲都能拒绝时,她就知道儿子是铁了心的。 

 薛媛自己曾红着脸提过,只要能留在姑母身边,她愿意为表哥做妾,薛氏哪里肯答应? 

 别说刘绰不许夫君纳妾,以至于这些年,李德裕根本不让院子里伺候的人有母的。 

 就是刘绰同意,河东薛氏的女儿也绝不可能与人为妾。 

 薛氏早就想好了,回长安后,要给侄女谋个好亲事。 

 养在赵郡李氏的女娘,即便姓薛,那也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 

 所以,她拉着刘绰走在后面,也只是想敲打敲打刘绰,让她婚后能以夫为尊,不要整天在官场上打拼,这样只会折了儿子的面子。 

 如果刘绰只是二品县主,那其实没什么。 

 可她还是工部的冰务司郎中,小小年纪,手里有实权,官阶比李德裕还高。 

 这就很不妥当了! 

 刘绰指尖微微一蜷,面上却笑意盈盈:“伯母心疼二郎,绰绰明白。只是二郎重情,待友尚如此,何况至亲?他在长安时,常提起伯母的教诲,说您最是明理宽厚。” 

 她顿了顿,眼波轻转,“况且,二郎奔波,也不全是为了我。朝正使终究没有自家人处置得妥当。他在国子监求学,又入御史台历练,为的是前程。不过这些年……他两地奔波,我也是心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