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多丽人废柴煮酒

第366章 细节处见用心!(第2页)

 李德裕回望了一眼。 

 薛氏眉梢一挑,手中团扇举至头顶替自己和刘绰遮了遮秋日暖阳。 

 扇面上绣的翠鸟羽翼分明,像要振翅扑来。 

 “你倒是会说话。”她轻笑一声,“可女子终究要以夫为天。你如今是县主,又掌着冰务司,风头太盛,难免折了男子的锐气。” 

 见李德裕转过身去,她将扇骨轻轻敲在刘绰手背上,不痛,却像一记警醒,“男人啊,面子比命重。你若真为他好,就该学着收敛些。难道成亲后,你还要在外抛头露面,日日去冰务司应卯不成?” 

 微风吹过,一株老桂树簌簌落花,金黄细蕊飘在刘绰裙裾上。 

 她低头拂去花瓣,声音轻如落蕊:“伯母教训的是。不过……” 

 她抬眼直视薛氏,眸中清亮如星,“二郎曾对我说,他爱的正是我这般模样——不必折翼困于金笼,也能与他比肩同飞。” 

 她指尖抚过腰间金鱼袋,流光一闪,“若我自缚手脚,反倒辜负了他的真心。您说呢?” 

 薛氏团扇一顿,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她没料到这丫头竟敢直言顶撞,更没料到儿子竟连这等话都对她说过。 

 远处传来李德裕的笑声,他正俯身替小侄儿捡起滚落的藤球,侧脸在阳光下俊朗如画。 

 薛氏忽然叹了口气:“你可知,当年韦皋愿以嫡女许配二郎,嫁妆足足能堆满半条朱雀街?” 

 她逼近一步,香气裹着压迫感袭来,“可他一心只有你,不管我给她找了多少门当户对的女娘,他连看都不屑多看一眼。” 

 这些刘绰倒是从来都不知道的。 

 她只知道,李德裕在长安被裴瑾和赵家那个惦记过。去了关中,又被张七娘和一众豪门贵女惦记过。 

 因为,李德裕从不在她面前提这些,以凸显自己的深情。 

 不过想来也正常,他相貌堂堂,是赵郡李氏的儿郎,李吉甫又是一方刺史,外任时想要结亲的人家怎么可能会少? 

 薛氏特意避开丈夫和儿子,躲在后面跟她说这些,是为了什么? 

 不过是想要提醒刘绰,自己的儿子很抢手,可选择的名门贵女很多。 

 你要懂得珍惜。 

 刘绰心想:我自然是珍惜的,还用你提醒? 

 她不退反进,袖中手指悄悄掐住掌心:“伯母,恕我直言——若二郎是贪慕权势之人,我反倒不会倾心于他。”她忽然俏皮一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您别看我这样,也是有不少好人家惦记的。我不也是看都没看,只选了二郎?” 

 薛氏一怔,随即失笑。 

 那两首让裴瑾沦为笑谈的诗,确实是她心头快意。 

 词句简单,就算她这种不怎么通诗文的都觉得好。 

 今日这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说法倒也有趣。 

 她欣赏刘绰的锋芒,却又恼她太过耀眼。 

 薛氏深深看了刘绰一眼,笑道:“好一个伶牙俐齿的丫头!走吧,别让他们等急了。” 

 她挽起刘绰的手向前走去,这次步子倒是快了许多。 

 风中传来她似叹似嗔的低语:“但愿二郎镇得住你……” 

 刘绰望着前方李德裕回头寻她的身影,轻声道:“伯母说得哪里话,我又不是妖精,哪里用得着二郎费心镇住我?” 

 话落,薛氏不知怎么就被戳中了笑点,朗声大笑起来。 

 为了避嫌,薛氏和刘绰说话时,薛媛没敢跟得太近。 

 反正自己姑母要跟刘绰说什么,她猜也猜得到。 

 那些话,姑母已经在她耳朵边唠叨过无数回了。 

 她只是没料到,刘绰这么快就把姑母给哄好了。 

 也不知道,她跟姑母说了什么。竟能逗得从心底里就不喜欢她的姑母,这般哈哈大笑! 

 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回来这些天,李德裕根本不让她进这个院子。 

 若不是趁着这次机会,她都不知道二表兄大婚要住的院子是什么样子的。 

 为了迎娶刘绰,姑丈家将院子修得分外用心。 

 院门悬一块檀木匾额,上书“栖云居”三字,笔力清峻,是李德裕亲手所题。 

 推开黑漆铜环的院门,迎面是一道青砖影壁,壁上嵌着一幅白玉浮雕,刻的是终南山云雾缭绕之景,山间隐约可见两只白鹤比翼而飞,正是暗合二人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