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多丽人废柴煮酒

第95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第3页)

 衙门口,人人都在猜测兄妹二人的来历。</p>

 “这俩人的背景和后台一定很硬!一般人怎么敢管内官们的闲事?”一人道。</p>

 “这叫闲事?都闹出人命了!我也就是胆子小,要不然,我也想去帮忙!”另一人道。</p>

 “还是年轻好啊,初生牛犊不怕虎!咱们现在年纪大了,后顾之忧太多,是不敢这么出头冒尖的!”一位老者道。</p>

 “刚才,我好像瞧见安邑坊李家的车了!”</p>

 “你确定是安邑坊李家?没看错?他们家回长安了?”</p>

 “我自然是没看错。前几日看到有随从在收拾宅子了。许是刚回来?”</p>

 “那这事可就有看头了!里头那俩是李家的什么人?”</p>

 “长得那么出挑,许是他家小郎君?”</p>

 升堂了,刘绰也终于见到了那位传说中的京兆府尹顾少连。</p>

 因为听了他的事迹,刘绰本以为他正值盛年。没想到是个年近六十的老者。虽然年迈,但顾少连办事效率极高,很快相关工作人员就都进了公堂。</p>

 “下跪何人?”顾少连拍了一下惊堂木。</p>

 “民女张云霜,状告五坊使袁田川,敲诈勒索、逼死良民!”云霜按照刘绰交代过的,一字不错地复述道。</p>

 唐代并无平民跪讼的规定,更遑论刘绰和刘谦只算是干连证人。云霜之所以下跪,是因为她有冤,诉求迫切。所以,兄妹二人就立在一旁。</p>

 顾少连铺开状纸,轻声赞了一句,“好文采!这状子是谁替你写的?”</p>

 云霜抖着身子看向一旁的刘谦。她这辈子都没跟三品官打过交道。</p>

 刘谦又何尝不是,忙行礼道:“学生刘谦,今日携家妹逛东市,路遇云霜姑娘卖身葬父,却被几个街痞欺辱,实在可怜。忍不住问了详情,这才出手相助!”</p>

 “读书人?不错!多大了?听你的口音,不是长安人吧?在国子监读书?”顾少连道,“你可知你要状告的是何人?”</p>

 刘谦有些懵,不明白顾少连为何有此一问。</p>

 刘绰却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意思,顾少连这是以为刘谦想借这件事情博名声,为科举铺路呢。忙行礼道:“民女刘绰,彭城人氏,因家父调任,我们一家刚来到长安不久。今日在东市游玩,不曾想却撞见了这等事。民女虽在彭城,却向往长安已久。身为大唐子民,实在见不得天子脚下,有人狐假虎威,欺君罔上,行如此丧尽天良之事,败坏圣人的威名!”</p>

 刘绰生怕顾少连老了之后,不复往日锋芒,特意当着大庭广众的面,先把为圣人正名的话给说了出来。</p>

 刘谦也回过神来,“回府尹,学生今年十八岁了。初来乍到,尚未有幸在国子监中读书。学生并不知道这位五坊使是何人。只是,那些欺辱云霜姑娘的街痞,口口声声说他家主人的东西被张四郎弄坏了,要么赔钱,要么赔命。我们兄妹初时以为是什么珍品瓷器,古玩字画,细问之下才知道是圣天子的名犬。学生实在想不通,天子之物,什么时候成了这位五坊使的私产了?写此供状不为别的,只为替圣天子正名,为枉死的店家寻一个公道,否则学生就枉读圣贤书了!”</p>

 高唱忠君凯歌是兄妹二人早就商量好的既定方略。</p>

 随着兄妹二人的自报家门,衙门口也响起嗡嗡的低语声。</p>

 “不是安邑坊李家的?”</p>

 “那今天这事儿可悬喽!”</p>

 “难道顾府尹也会怕了那帮阉...”</p>

 “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可不好说吆!”</p>

 “好一个狐假虎威,欺君罔上,好一个枉读圣贤书!”顾少连很是赞赏地看了看兄妹二人,又对云霜道:“你状纸中所言,全都属实?”</p>

 云霜匍匐到地上,哭诉道:“民女敢以性命担保,若有半句谎言,便叫我天打五雷轰!”</p>

 顾少连又对着在张老四棺材旁忙活了一阵的仵作道:“如何?”</p>

 “回禀府尹,此人确系自缢而亡!死亡时间应该是辰时。”仵作道。</p>

 顾少连一拍惊堂木,“来人啊!将袁田川一干人等提来问话!”</p>

 衙门外又是一阵惊呼之声。</p>

 “妈呀,顾府尹还真敢管啊!”</p>

 “这不已经去抓人了?”</p>

 “早知道,从前被他们强买的时候,直接来京兆府告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