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四章 闻名而来的远方客人:就冲着你的壮举来的(第2页)
“行,十块就十块,我先收了,拉回去试试——不会有毒吧?”
“绝对不会。”李龙打着保票,“收的时候我们分捡过的,不含其他蘑菇,咱也怕吃出问题来。”他挺开心的。
两个人正聊着,贾天龙带着人和车就开进了院子里。
接下来就是看货称货记录结算。
三千二百一十七公斤特级贝母,每公斤收购价九十块钱,计二十八万九千五百三十;四百三十一公斤一级贝母,每公斤收购价是七十,计三万零一百七十块钱;还有一百多公斤贝母因为没收拾干净,李龙没卖。
贾天龙一下子收了三吨多贝母,也挺高兴。
虽然付出不少,但这些贝母拉到口里去,那些制药厂是抢着要的——不光是国内,泛东亚片区,对于国内目前的中药材需求量都很大,特别是东面小日子那边。
李龙自然也高兴,近三十二万的毛收入,比想像中的可多多了。
这其中至少有十五万是纯利,因为不知道今年贝母涨价这么多,李龙给收货定的价是一公斤特级五十,一级四十,杂货二十——就是没淘洗干净的。
没晒干的那就降得更低了。
现在看来,下个贝母季得把价格提上来了。
贾天龙把钱付了之后,算是无钱一身轻,拒绝了李龙让他留下来吃饭的邀请,笑着说得赶紧把货运回去,然后回家看娃,这就开着车走掉了。
黄磊要称蘑菇干,李龙没让,带着他去外面吃了饭之后才回来称蘑菇。
羊肚菌有六百多公斤,黄磊看完之后给的均价是四十块钱一公斤,比去年贵不少。黑虎掌菌陈货有五六十公斤,按二十五块钱一公斤收的,草菇有一百多公斤,三块钱一公斤;然后就是四百多公斤的苇菇,这个是按李龙定的价,黄磊没讲,十块钱一公斤。
总价是三万两千一百多块钱,李龙差不多也是对半赚钱——羊肚菌的收购价是二十左右,收来后把带土的根给剪掉;苇菇收购价比较低,但因为要筛选掉渣,除杂比较严重。
蘑菇份量轻但占位置,黄磊也去租了一台车,倒是没雇人,他和李龙一起把蘑菇干装到车上,然后就开车离开了。
库房里空了一大块,李龙这边也放了心,随后背着一袋现金去银行——没办法,贾天龙过来付的现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喜欢拿现金来付款。
结果到银行,人家一问就知道了,贾天龙这货是临到县里过来才取的现金,现在相当于左手倒右手,又给送进来了。
李龙也没全存下来,留了十万作为流动资金。虽然现在山里的贝母已经陆续开,但他相信,大部分挖贝母的人才下山开始清理自己的收获,然后卖到各收购站。
所以后续这大半个月,贝母仍然会是主力收购的特产。
至于蘑菇干估计也是一样。
回到大院子,李龙心情不错,任谁今天收入这么一大笔钱,情绪都会很好。
第二天清早,李龙吃过饭后去了邮局,他要给自治区民委驻京办的那个戴主任寄些东西过去,人家给他落了这么大的人情,李龙自然不好让别人就这么白干。
礼尚往来,就只是一些土特产而已。
对于那个小王,李龙也寄了一些土特产过去,这回就真是土特产了,葡萄干、红枣、蘑菇干、核桃等等。
他和小王聊过,因为是燕京本地人,工资水平在平均线上,家里好几口子,目前还没结婚,得给家里交饭钱。
李龙寄过去的这些东西对他来说应该正合用,毕竟小王不像戴主任,得管着生活。
所以送的东西要接地气。
不光给这两位寄了东西,顾晓霞让李龙给妹妹顾晓雨也寄一些东西过去,就比如这个蘑菇干、葡萄干之类的,李龙自然照办了。
从邮局回来,李龙路过收购站的时候,发现这里依然是人满为患,他想着回去事情也不多,干脆就进去帮忙。
刚进去,顾博远就喊着他:
“小龙,刚好,有两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指名要见你……来来来,这两位,你是木拉提是吧?你是叫毛肯?这就是李龙,你们要找的人——小龙,你带他们去会客厅吧。”
李龙看到的这两个人面容是哈萨克族,只不过打扮和普通的汉族客商差不多,衬衣西裤,如果不是每个人都带着大麻袋,李龙会把他们当成过来办事的公务人员。
“请,到里面去坐吧。”李龙笑着说道,“外面人多。”
两个人把麻袋放在柜台边上,然后跟着李龙到了会客室里。
李龙给两个人倒了茶水,然后也给自己倒了一杯,这才静等着两个人说明来意。
“我从伊犁来,巩留那边的,”先开口的是木拉提,四十多岁,和玉山江的气质有点类似,只是融入现代社会更久一些,普通话还挺标准的,“毛肯是我的亲戚,我们都是哈萨克族,是在报纸上看到了你的事迹,我们很感动!”
李龙急忙说道:“我做的只是应该做的,我的哈萨克族朋友给我付出的也很多。”
“我们哈萨克人很好客,对朋友很真诚,你说的这个我相信。”毛肯说道,“我来自精河,这一次过来,是表示我们对你的这项修路工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