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犁地,也是门学问:姜至瑜,我领先了(第2页)
而犁地的这活,在2010年之前,几乎就是被原来生产队大集体时候的拖拉机手给垄断着,没别人去干。
一开始李龙没想着原因,后来闲着没事的时候分析了一下,这些生产队大都是六七十年代逐渐成立起来的,第一辈人感情相对比较深,毕竟都是建队一起工作生活过的。
所以一旦形成了习惯,很难打破,或者说为了面子,有些时候有机会也不会去争取。这意思就是说,原来的拖拉机手在包产到户后默许着就占据了犁地播种这个领域,纵使有人想插手这一行,也拉不下这个脸。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犁地是个技术活,而且老式的东方红七十五链轨拖拉机带的五铧犁是固定犁头,需要有一个人在后面犁子上坐着打铧。
犁地不是常人想像中的就只绕着圈子在地里犁就行,那样的话,翻起的土都朝一个方向,地不平或者有坑洼的话,种地会非常麻烦。
为什么2010年后一下子就变了呢?一来是那时候国家的农机补贴开始大规模实施,买农具会有30%的补贴,像当时的1254这样的大拖拉机三十多万近四十万一台,国家一下子就补了十几万。
勺子才不买!
四小队当时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一下子买了三台!
另外一个原因是到2010年前后,老一辈种地的大都退居二线,李强他们这个年龄的人成长起来,成了种地的主力。
原来的那些老一辈的感情没那么浓了,在社会风气和环境的影响下,谁先富起来那谁有本事,钱到兜里才是真的,至于人情关系,往后靠靠。
那时候拖拉机太多还出现过抢着犁地,导致犁错地的。那时候四队的地已经开垦到了七八千亩,犁地一亩那时候到了二十五块钱,三个拖拉机手连轴转,有些时候甚至不经地主同意就把地给犁了。
大多数人是默许这个结果,犁了就犁了,只要没犁坏,钱也就给了。
但有一家原本答应给别人犁的,结果让另外的人犁了,他们家就不给钱。
还有一个开拖拉机的是新手,翻转犁没用好,直接把地犁坏了——犁地也是要看土翻面朝向的,搞反了也麻烦。
在这里给没种过地的解释一个农村犁地的常识。土地种完需要犁的时候,有几个技术名词,叫劈墒、合墒、覆墒等,老一辈种地人大都知道。
犁一块地,从地边上犁的时候,第一铧犁就会犁出一个沟来,这叫劈墒,这个沟肯定不能留,不然不好种地,翻转过来还要再犁一铧土把这个沟给平了,这叫合墒——这一下子完成了,接下来才是按顺序犁地。
也就是说,犁地的时候,最两边和最中间是需要重复处理的,不然要么留下生地,要么留下深沟,都是不行的。
老的拖拉机手犁地前一般都要问主家是外翻还是内合,这个主要看地的情况。如果地中间洼,那一般都是内合。
犁地不光要拖拉机拖拉机手的技术,还考验打铧人的技术,以及配合程度。毕竟老式拖拉机带着犁头可没那么自动化,开犁的时候,需要打铧的人把犁头手动压下去,犁到地头再提上来。
大马力轮式拖拉机犁地虽然也需要考虑劈墒合墒覆墒的问题,但压犁可以在驾驶仓里操作,不需要打铧的人,而且因为带的是翻转犁,所以在地头同时就可以调整犁铧,不需要转一个大圈来保持犁地方向的一致性。
会很省人工且省时省力。
当然,解释那么多,就是说老式拖拉机和老一辈种地人对这个比较看重,如果犁不好是会骂人的。新手不一定管这个,可能翻转犁也会犁出开闭垄和生地来,可能种地的人不懂也就糊弄过去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顾晓霞开车去上班,顺便送明明昊昊到幼儿园,李龙则去了收购站,给运输公司打了电话。
运输公司那边还真有闲着的车,请示了领导后立刻就同意了。
李龙开车去了招待所,给刘高楼说了这件事情后,刘高楼也挺开心,给李龙说这一批白的钱后面肯定会带回来。
李龙自然是不急的,双方的信任度非常的高,他也不担心。
刘高楼带着驾驶员去收购站,李龙则去零工市场叫了十来个人,这是带过来让他们装水泥。
收购站装水泥这边由刘高楼和梁双成看着,李龙就开着大马力轮式拖拉机带着犁头回四小队了。
刘高楼一开始还想着让两个跟来的拖拉机手帮着李龙开,结果李龙上来发动着,很熟练的就开走了,把他也吓了一跳。
李龙毕竟一个人开不了两台,另外一个则由驾驶员开着去。
而卡车上的农具也没卸下来,这些人先往空卡车上装水泥,装有农具的卡车,李龙让他们跟着自己直接去四小队,要把农具卸到那边。
他离开没到半个小时,马晓燕骑着自行车就来到了收购站。
找一圈问清楚李龙去四小队了,她才知道自己来晚了。
想想四小队还挺远,马晓燕无奈只好先回去,打算下午再过来。
她是上班后听说了有奇怪的拖拉机开到了收购站,把手头的活忙完后就匆匆赶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