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名臣风骨(第2页)

最后一句“三湘隔辽海”表明卢植想追随屈原的脚步,自沉于汨罗江中,却因为距离太远,而无法到达。
同时也表明卢植欲从屈原以死明志而暂不能从的矛盾心理。
原因有很多。
其一,他的三个儿子皆为国捐躯,战死于幽州的叛乱,结发妻子也在生下幼子卢毓的第三年去世。
他为了养大幼子卢毓,无法像屈原一样以死明志,否则,在这战乱的年代,年幼的儿子如何生存下去?
其二,他当初被权臣董卓所废时,并没有经过大汉的律法以及廷尉的审判,以“莫须有”的罪名罢免他,自己蒙受的诬陷尚未彻底昭雪,如即从屈原于九泉之下,完全死不瞑目。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先皇长子从被幽禁的京城中逃出来,并且一路颠沛流离的来到大汉的北境幽州。
不仅如此,皇长子刘辩还亲自来到自己隐居的上谷郡,邀请自己出山相助。
卢植亦希望有朝一日,能相助皇长子在幽州崛起,再造大汉。
毕竟皇长子刘辩,才是先皇指定的接班人。
因此卢植面对绝境时最终选择了与屈原不一样的道路,这就更加突出了卢植执着人生、执着现实的可贵,以及忠于大汉,欲报先皇的知遇之恩,以及皇长子的登临寒舍之情。
此诗一出,震惊世人,没想到神秘莫测的幽州牧刘虞侄儿刘博才,竟然人如其名,博学多才。
刘辩此次出场,并没有遮遮掩掩,而是用了他原本所处时代的亚洲四大邪术之一,化妆术,帮自己改变了部分容貌,以防有见过自己真正容貌之人认出来。
亚洲四大邪术,泰国变性术、韩国整容术、日本化妆术和中国ps术,都能显著改变自身外貌,所以在现代被大多数网友戏称为“邪术”。
即使汉代在化妆的材料方面远不如现代,但是提前准备调制材料,改变部分容貌,不让人认出来,还是绰绰有余。
就在众人仍然对“刘博才”的《端午即事》回味无穷时,刘辩挺身而出,向卢植抱拳作礼后,郑重的说道:“自古以来,大家对于端午佳节的起源众说纷纭,不管真相如何,我作此诗只是为了致敬卢公,而非为了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