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中兴休息的云

第1939章 舶来百货商贾兴(二)

地方官员对于讼师都是极为反感的,他们都认为这些讼师就是为祸地方,对抗官府的源头,地方官员甚至将讼师、地棍、街蠡称为地方三害,认为要严厉打击这些人,才能够保证地方的安定,他们要求对于这些讼师进行严厉打击,以维护朝廷的权威。

 

很多官员纷纷向朱载坖上疏,痛陈这些讼棍的厉害,官员们在奏疏中说道:“民间词讼以小为大,增轻作重,甚至海市蜃楼,凭空结撰,非因讼师教唆,即由代书架捏。”

 

讼棍们往往通过教唆词讼、代写词状、打点衙门来获取利润,虽然地方官府已经严厉打击这些讼棍,大明律和大明律例集结中也有相应的条款,规定:“教唆词讼诬告人之案,如原告之人并未起意诬告,系教唆之人起意,主令者之人为首,听从控告之人为从。如本人起意欲告,而教唆之人从旁怂恿着,依律与犯人同罪”。

 

但是实际上这些讼师根本不把朝廷的种种的规定放在眼中,依旧包揽词讼,在其中上下其手,这点是地方官员们痛恨的,因为吏部的考成,一向是以地方安定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的,所以从地方官员们来说,他们是不愿意自己的辖区有过多的案件的,尤其是刑事案件,这样会影响地方官员的考成。

 

同时朝廷现在的考成,对于赋税、经济等方面的考成很严厉,地方官员主要都在想办法完成朝廷的考成,虽然朝廷为地方指定了负责刑狱的官员,但是作为州县正印,不可能对司法漠不关心,对于地方的案件肯定也是要过问的,这就导致一个很普遍的事情。

 

从地方正印的角度,他们希望案件越少越好,这样才能显示他们治理的成果,所以他们不愿意的案件太多,往往设置各种门槛阻拦百姓立案,官府对于状纸的严格要求就是最典型的办法,百姓告状,必要在状纸上写下事情原由,需要受过比较专业的法学训练的人士才能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