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中兴休息的云

第1960章 生民芸芸百事多(四)(第2页)

然后就是制定这些大宗物资的限价标准,主要是以当地雇工的工钱供养两个大人两个小孩作为核算的标准,当地的较低工资必须能够满足一家四口的开支,否则的话朝廷就要采取措施予以干预了,现在比较突出的就是粮食和食盐这两种物资,虽然朱载坖已经两次对食盐采取限价措施,但是现在应天府的食盐价格也在二十多文一斤,这个价格是不便宜的,还有就是粮食的价格问题。

从开海以来,苏松的粮食的价格就一直处于上涨的态势,对于粮价上涨,朱载坖是有所准备也能够接受的,毕竟从开海以来,整个东南的人口大幅度增加,而由于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加,苏松本地的粮食产量反而降低,仅靠苏松本地,是难以满足粮食需求的。

现在东南的粮食主要是两个来源,第一就是从湖广沿江而下的粮食,第二就是从海上来的暹罗、占城等地的粮食,按理说这些地方的粮食进入之后,东南的粮食价格应该保持稳定的,但是东南的粮食价格依旧在持续的上涨中,朱载坖认为这是不合理的。

朱载坖命令厂卫和相关的部院调查苏松的粮食价格问题,还是发现了一些端倪,首先就是东南的粮食消费确实增加很快,除了由于人口的因素之外,还有酿酒等行业的兴起,也消耗了大量的粮食的。而且大粮商们也在有意控制粮食价格,尤其是在冬春时节,人为的制造粮食供应紧张,以获取巨额利润,这是朱载坖所不能允许的。

现在大明从安南、占城等地进口粮食,每石不过两到三钱,而苏松等地的粮价,最高时每石超过一元,正常也在七八钱,确实不便宜,隆庆初年的时候,苏松的粮食不过四钱一石,现在基本上是翻倍了,对于这个价格,朱载坖认为是很贵的,所以朝廷接下来的重点就是打击粮食和食盐的价格。

东南本就毗邻食盐产区,盐价高涨是说不过去的,朱载坖命令总理盐政庞尚鹏和两淮、两浙盐政分司、运司一道,详细计算所需要的成本,同时由运司组织投放平价食盐,将食盐的价格压缩到二十文一斤以内,因为加上盐税、引价每斤食盐的成本是不到七文的,朱载坖认为超过二十文的盐价就已经是非常离谱了,朱载坖认为即便是要进一步控制盐价,现在盐价的地域差距过大,从地方州县的奏报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