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践踏天之骄子美少女壮士不复返

第424 章 反思(第2页)

是不是在追求大义的路上,过于苛责他人,忘了众生皆有自己的无奈与挣扎?

炎昭明自小在焚天谷长大,听的最多的便是“斩妖除魔”的训诫习武,见惯了同门为护苍生慷慨赴死的场面,作为对阵魔族的天骄,早已将“牺牲”二字刻进骨髓。

可此刻看着李清欢袖口磨出的毛边,听着他念叨未完成的注疏、嫁接的梅树,那些曾被视为“凡人琐事”的牵挂,竟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

是啊,这世上不是人人都有挥剑的手,也不是人人都能扛得起‘天命’的担子。

他们自诩仙师,不可一世。

总爱高高在上的瞧着那些为生计奔波的凡人,可现在看着李清欢鬓角的白发在风中微颤,突然意识到——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们一样,把“破阵救世”当作唯一的人生命题。

这些在他们看来渺小的愿望,却是凡人用一生在丈量的天地。

叶映洲竟有些赫然——他曾读遍古今志怪,以为世间事非黑即白,又与鹿闻笙他们经历过不少事情,自觉明悟了不少。

可此刻李清欢眼中的恐惧如此真实,像一面镜子照出他们的倨傲。

他们习惯了用“大义”做标尺,却忘了这把尺子丈量不了为人骨髓里的求生本能。

当浊浪河的冰水曾灌进李清欢的喉咙,当他指尖触碰到过肿胀的尸体,那些圣贤书里的“舍生取义”,又如何能轻易压过濒死时的彻骨寒意?

他们一直以为剑该砍向魔族、砍向敌人,却没想过有时也该劈开自己心里那道“非黑即白”的墙。

李清欢怕死没有错,就像当年在浊浪中抓住浮木的千万百姓一样,只想攥紧手里那点活着的希望。

无论是修士还是凡人,对生的眷恋本就刻在骨血里。

他们这些背负宗门使命的人,或许早已在斩妖除魔的热血里,忘了“贪生怕死”从来不是贬义词,而是每个生灵最原始的本能。

唐鹤想起鹿闻笙说过的话:正道之所以为正,不是因为趋利避害,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但这‘为之’,不该是拿大义逼迫旁人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