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践踏天之骄子美少女壮士不复返
第425章 内心煎熬
怕死不是罪,可当“贪生”需要用万千冤魂的哀嚎来换时,那些被他奉为圭臬的“仁义礼智”,此刻都成了贴在懦夫脸上的金箔,在真相的光线下显得格外刺眼。
就像此刻李清欢悬在竹笺上的狼毫,既想落下写下圣贤之言,又怕那墨点晕开后,显露出的全是自己懦弱的真相。
李清欢忽然想起年轻时在书院与人激辩“舍生取义”的场景,那时他拍案而起,说读书人当如精卫填海,明知不可为也要衔石赴渊。
可如今对着铜镜,他看见鬓角新添的白发像浊浪河岸边疯长的芦苇,而镜中人眼底的浑浊,早没了当年那个敢指着星河说“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清亮。
或许是这些“圣人言”,他从未真正将“求生”纳入君子之道的范畴,因而觉得惭愧。
他不是傻子,对这些修士非要追着自己没有一点感想,作为阵眼之一,他是清楚的知道自己存在的某种意义。——就像悬在城头的更鼓,既是报时的工具,也是随时会被战火焚毁的牺牲品。
他或许该做个甘愿牺牲的人,但是世俗的牵挂和死亡的痛苦却时时刻刻萦绕着他,他在取舍间糊涂也清醒的挣扎,煎熬。
若是问起阵法更深层的秘密,他知道的不多,什么背后推手,他也不清楚......不过是真的不知道,还是根本没想过去知道呢?
当那个年轻人说“先生怕是耽误了自己活命吧”,他不得不承认,喉咙里泛起的腥甜,比当年洪水灌进肺腑时还要难受。
圣贤书的字字句句,他曾恨不得用一生去解读,拿血肉寸寸丈量。
那些刻在竹简上的箴言、写在宣纸间的典故,在他眼中曾是照亮世间的明灯,是指引灵魂的罗盘。
他如虔诚的信徒,每日清晨对着初升的朝阳诵读经典,夜晚伴着昏黄的烛火批注典籍,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人生感悟都倾注在这字里行间。
可此刻抚摸着书页间密密麻麻的批注,却惊觉自己始终在文字表面打转。
那些关于气节的章句,他能倒背如流,每一句都信手拈来,与友人高谈阔论时,更是能旁征博引,将其中深意剖析得头头是道。
然而,当面对生死抉择,当真正的危难如浊浪般扑面而来,他却从未能真正触碰其背后支起的傲骨脉络。
或者说,他不敢触碰。
在每个辗转难眠的深夜,他也曾问过自己,如果真的到了需要为大义献身的那一刻,自己是否能如书中所言,慷慨赴死?
可每一次,这个问题都会被他用对未完成注疏的牵挂、对蒙童们学业的担忧所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