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落叶凋谢
第二百六十二章 水调歌头,杨玉环的眼泪(第2页)
李隆基点头,如此宵夜,揽一时之月即可。
杨玉环轻轻点头,主动为李隆基和李瑄倒琼浆玉液。
她示意李瑄品尝玉案上的水晶龙凤糕,玉露团,太阳稣、软枣糕等点心。
御厨所制,上等食材,各种清香与精致。
李瑄不好推脱,一一品尝。
“圣人、母亲,待会儿禄儿为你们一舞。”
见李瑄又是独得恩宠,安禄山跑过来谄媚道。
“好久没看到禄山跳舞了,男子的粗犷与豪迈,舞技超绝,无人可以相比禄山。来,坐下饮酒吃点心。”
李隆基听安禄山主动跳舞,更加开心,示意安禄山坐在一旁。
安禄山一脸憨笑,兴奋坐下。
此时,又有文人献诗。
“七郎一观!”
李隆基和杨玉环观看以后,直接拿给李瑄。
因为李隆基知道安禄山这个胡儿不懂这些。
安禄山虽会多种语言,但对汉人的诗赋,不能说一窍不通,只能是完全不会。
“此诗中能窥夜月,情景交融,可以在公卿之间传阅。”
李瑄向李隆基说道。
之前李隆基向他说过,诗文到一定水平,可以向公卿、王公大臣传阅。
一是让众人品评,二是防止抄袭,三是证明非“过时之作”。
此诗是一首不错的应制诗,虽比不上李白的《清平乐》,但值得记录在今后的《全唐诗》中。
“可!”
李隆基点头,然后此诗被一个小宦官拿走,由翰林学士抄数十份,在各个区域传阅。
由此,此诗作者,将为宴会所知。哪怕此诗非今夜最佳,也会打响名气。
有的诗人还在苦思冥想,有的诗人仰望明月,有的诗人试图在歌舞声中,寻找自己的灵感。
不过更多的文人无心做诗,如王维,李隆基不点名,他就不作。
文人们把酒言欢,将此次宫廷宴会当作是讨论诗文的地方。
因为他们知道达官贵人,不会光临他们的区域。
杜甫此时没有献诗而名的心思,因为他相信等十月的制科,他能一举成名,得到展示抱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