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唐西进,目标怛罗斯(第2页)
杨国忠说南诏有“取代吐蕃之野心”。
从边境的官吏,到剑南节度使,都是杨国忠的人。
具体情况,人们也不清楚。
实际上,大唐可以令吐蕃出兵,两面夹击南诏。
但这是杨国忠力主发起的战斗,算是他的政绩,他认为南蛮粗鄙,剑南军弹指可破,根本不需要吐蕃掺和。
只是杨国忠对李隆基再次奖赏李瑄,心里很酸。
他已经权倾朝野,哪怕冰清玉洁,也得闭嘴。
圣人高居无为,将政事全部托付给杨国忠。
意味着原本给李隆基的奏书,先由杨国忠过目。
如果对杨国忠不好,他会直接截留。
但有一点例外,那就是李瑄和安禄山。
他们的奏书不呈中书门下,由内侍省传递给圣人。
安禄山是必定要搞死的。
然而最令杨国忠害怕的人,还是李瑄。
一旦李瑄回朝,必然再拜宰相,他没有信心,一直握住权柄。
可想要弄死李瑄非常难,哪怕他以边令诚为内应。
而且贵妃娘娘不断叮嘱让他学天水王一样,当一个好宰相。
他想替换常平新兵指挥使廖峥嵘,但杨玉环不仅警告他,还告诉李隆基。
是以李隆基不让他管这种小事。
常平新兵像是一个情报网一样,监察诸郡县,使县令、郡守、大族、豪强忌惮。
杨国忠也明白常平新兵的重要性,但有杨玉环袒护,栽赃陷害都很难。
杨氏的权力,来自于杨玉环,包括杨国忠这个首席宰相。
朝野中有一种声音,李瑄还会成为宰相,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杨国忠没有干等着,他知道很难从叛乱上拿下李瑄,所以他会暗地里告诉李隆基,李瑄变法之心不死,在西域实施变革。
李隆基现在只图享乐,得知李瑄又要折腾,一定不会召李瑄回来。
这样也不会得罪贵妃娘娘。
眼下最重要的,是先弄死安禄山。
朝野都知道他和安禄山势如水火,他总感觉安禄山狼子野心,必须剪除。
这也是大臣们少有支持他的事情。
杨国忠不知道的是,李隆基认为他和安禄山只是将相不和,不是什么大问题。
不论杨国忠怎么说,李隆基都不会相信。
李瑄的旧部,长安的文人,都在盼望着李瑄能尽快归来,主持朝政。
杨氏已经无法无天,杨玉环的性格被五杨拿捏,根本不可能遏制。
智者认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并非危言耸听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