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落叶凋谢

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唐西进,目标怛罗斯(第3页)

 李瑄像是野草一样坚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直让追随者满怀希望。

 那“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适用于每一个等待的人。

 像杨玉环,更喜爱春天,哪怕李隆基留恋华清宫,她也劝李隆基早早回到长安,看春光明媚,看姹紫嫣红。

 像裴灵溪和霜儿,无数个夜晚,与孩子们看向天空的月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夫君西域建功,她们承担起养育儿女,她们担负起家的责任,她们祈祷平安。

 像李适之,平时与朋友尽兴,看似疏狂,但他无时无刻不盼望着七郎能再度拜相。

 像此刻带着妻儿回到洛阳老家的杜甫,杨国忠当政,仕途绝路,对“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他说异常悲痛,他嗅到了盛世之下的隐患,不知何想,使他再前往长安,在那大慈恩寺上,他吟唱“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明示天水王被排挤走后,一个个贤臣被贬出朝廷,像黄鹄一样无处可投奔;他又愤慨地写“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指斥那样趋炎附势的人,就像随着太阳温暖转徙的候鸟,只顾自我谋生,追逐私利。谁都明白杜甫诗中的意思,更让杨国忠嫉恨。

 历史像开一个玩笑,上洛太守王昌龄被杨国忠贬到龙标任县尉,李白听闻后写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杨氏理所当然地接替了上洛的金矿。

 王维为母守孝,但得知朝政后,心中燃烧的火也已熄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境界,此时王维已经具备。

 也是这一年,李白畅游梁园,遇到他人生的第四春,宗氏。让这位漂泊的大诗人,在晚年有所依靠。

 不是没有人不敢斥责杨氏,今年的寒食,一首“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传遍长安。

 以“五侯”比喻“五杨”,藏在美妙的绝句中讽刺杨氏。

 李岘是智者,能自保其身,他身为京兆尹,总能化解杨国忠对他的攻势,得到百姓的爱戴。

 更主要的是李岘身份不一般,杨国忠不能无缘无故罢免。

 整个朱雀大街上,运送木材和石材的车子,一辆接着一辆。

 因为五杨要大兴土木,建造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