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落叶凋谢

第三百七十章 誓师清君侧,天策军,九万骑兵入河西走廊(第2页)

 “令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乘坐驿站快马回长安,率领京兆、冯翊、扶风等地彍骑、飞骑,与洛阳高仙芝汇合,共击叛军。”

 “令陇右节度使征调河西、陇右的劲兵精骑,立即出发,前来长安,镇压叛乱。”

 “再派遣特使到达波斯。若天水王病情有所好转,乘马车加速回长安,不需要西域的兵马,河陇精兵由天水王统帅。”

 战况危机的时候,李隆基脑子短暂清醒过来,下达一连串的军令。

 “陛下英明!”

 大臣们浑身一震,要如此,大唐一定能将安禄山覆灭。

 河陇军是天水王的老部下,率领老部下,挥之如臂。

 就看天水王的病情如何,这么久了,也未听到什么消息。

 只有目光短浅的杨国忠,心中依旧在咒骂李瑄病死。

 他认为援军一到洛阳,安禄山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安禄山起兵是自寻死路,如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

 “启奏圣人,现回纥臣服,北面无忧,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可派遣大将率领朔方军、河东军,向东出井陉进攻河北,直捣其老巢范阳。”

 裴遵庆向李隆基拱手说道。

 趁杨国忠势弱,大臣们可在此时发表意见。

 国家危难,忠臣义士忍不住挺身而出,不再害怕杨国忠。

 “安思顺回来后,谁能担起重任?”

 李隆基觉得这是好办法,让安禄山首尾不能兼顾。

 “回圣人,臣监察朔方的时候,发现原朔方兵马使郭子仪善于治军,深受士卒爱戴,可担此大任。只是郭将军的母亲于去年去世,郭将军正在家中守孝。”

 裴士淹向李隆基举荐道。

 “臣也听说过郭将军,他戍边三十多年,在天宝元年左右屡立战功,被提拔为军使。边塞平静,也能深得军心。”

 陈玄礼也举荐郭子仪。

 “国家危难,当夺情启用郭子仪,封郭子仪为卫尉卿、安北副大都护、灵武郡太守,兼朔方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率领朔方军,东讨安贼!”

 “另迅速派遣使者探查河东诸军的消息,看看是否可堪大用。”

 李隆基下召道。

 这种情况下,停止守孝,是符合常理的。

 一旦功成名就,没有人会说郭子仪不孝顺,反而会大加赞赏郭子仪。

 在李隆基心底,已经不想再用朔方节度使安思顺。

 哪怕回到长安率领彍骑、飞骑,也不可能再给安思顺主帅之职。

 他没忘记安思顺是安禄山的兄长。

 之所以没直接杀死安思顺,是因为在天宝十三载的时候,安思顺多次上奏安禄山要谋反。

 他以为是兄弟俩生了矛盾,所以没有相信安思顺。

 现悔不听安思顺之言。

 商量好大事后,李隆基让大臣们退下,他自己要好好静一静。

 这次与大臣们的商议,无形中削弱了杨国忠的权势,让大臣们心中有了底气。

 在这种政治格局之下,太子李亨终于崭露头角,准备站在历史的舞台上。

 他开始令心腹宦官李静忠(后改名李辅国),以他的名义,暗中拜访王公大臣,对他们进行拉拢。

 眼看就要老去,他不甘心当一辈子没有丝毫权力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