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誓师清君侧,天策军,九万骑兵入河西走廊(第3页)
在李隆基掌握权柄的时候,太子不仅没有部曲,甚至连参与朝会的资格都没有。只能离开东宫,去十六王宅和皇子们住在一起。
李隆基的昏庸,致使安禄山叛乱,失去河北,又宠信杨国忠、五杨,尽失人心,让李亨看到自己上位的希望。
当李亨得知郭子仪准备统帅朔方军的时候,又派遣心腹宦官程元振去见郭子仪,并带着他的亲笔信,陈述国家危难,和身为太子无处施展抱负的无奈。
李亨是最希望洛阳前线再败的一个人。
他已经做好接替皇位的准备。
最好的结果,就是李隆基能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主动禅让,安享晚年。
……
在哥舒翰和安思顺回长安之前,京兆地区彍骑已经开始征集。
拱卫长安周边的彍骑虽还有六万六千,但比其他地方的彍骑质量更差。
几个月难得训练一次,盔甲已经穿戴不上。
大多数南衙禁军彍骑在长安坊市当摆摊的商贩,还有一些成为市井之徒,更有成为达官贵人的随从。
朝廷的征召,让这些号称“禁军”的人一脸懵逼,他们都忘了自己是禁军。
想着要穿着盔甲、拿着兵器与凶残的叛军交战,他们甚至出现出逃的情况。
关键是朝廷禁军制度混乱,一时间还找不到逃兵。
无奈之下,朝廷只能打开府库,赏赐丝绸,才稍微稳住军心,又招募一些平民百姓,充入彍骑之中。
但在不知不觉中,府库中的丝绸、钱财,已没剩多少。
……
龟兹城。
在安禄山叛乱传出的当天,罗兴就派遣快马,将消息传递至龟兹城。
李瑄确定与历史上安史之乱的时间不怎么相差,并开始部署。
十一月下旬,安西的僚属、将领、诸国之王,被李瑄召入大都护府的议事厅。
“诸位,本王刚得到消息,安禄山从范阳起兵,正迅速南下。我怀疑他会采取直取东都的战术。”
众人齐聚一堂后,李瑄开门见山说道。
李瑄从未以“本王”自称,这一次他自称本王,意味深长。
安禄山反了!
满堂文武皆惊,天水王真料事如神。
如果安禄山未谋反,天水王闭塞前往河西走廊的道路,迟早会暴露。
“李帅,现安禄山叛乱,正是出兵斩杀杨国忠的大好时机,您下命令吧,麾下将士已经准备好。”
于阗军使卫伯玉向李瑄请命道。
他是李瑄一手提拔,誓要跟随李帅干大事,名留青史。
卫伯玉的态度,也是李瑄麾下将领的愿望。
在这方面,西域将领的心思统一。
“本王准备在两日后,率领至龟兹的大军飞奔至玉门关,诸位觉得如何?”
李瑄看到将领们的态度后,十分满意,将早已计划好的事情说出。
早在十月的时候,碎叶军、于阗军、焉耆军、长城军,就已经来到龟兹城外。
多出编制的一万士卒,李瑄分别成立疏勒军,播仙军。
提拔白孝德为疏勒镇守使,郝廷玉为播仙镇守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