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重验旧痕(第2页)
操作者似乎不太熟练,多次尝试才成功。”
方哲突然插话:“像是医生用的某种器械?比如,小型的钩状探针?”
苏瑾微微摇头:“可能性存在,但无法确定。这种痕迹也可能是特制的开锁工具留下的。”
她继续检查照片,突然停顿了一下:“等等,这里有点奇怪。”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
苏瑾用镊子指着一张门框特写照片的某个角落:“看这个区域,门框与墙壁接缝处。
有一处极其微小的纤维残留,颜色很深,几乎是黑色。”
陈墨戴上老花镜,仔细查看:“确实有。当年现场勘查记录提到这个了吗?”
苏瑾翻查着物证清单:“没有被记录。可能是因为太微小,被忽略了。”
林风突然开口:“需要我尝试图像增强吗?也许能更清楚地看到纤维结构。”
苏瑾点头:“请做。.微-趣`小′税?徃. \首_发¨同时,我还注意到另一个细节。”
她切换到另一组照片:“这是主卧室窗户的照片。
窗户是从内部锁死的,窗台上有一层薄薄的灰尘,没有扰动痕迹
这是当年认定无人从窗户进出的主要证据。”
“但?”陈墨敏锐地捕捉到她的语气。
苏瑾用放大镜指着窗锁的一个特写:“看锁具本身的状态。
虽然是锁着的,但锁舌并没有完全延伸到锁槽中,似乎只是轻轻搭在那里。”
方哲困惑地问:“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窗户可能被人从外部巧妙地关上,但并没有真正锁死。”苏瑾解释道,“只是看起来是锁着的。”
陈墨的眼神变得锐利:“但窗台上的灰尘没有扰动痕迹。”
苏瑾点头:“这就是矛盾之处。要么是有人以极其精巧的方式开关窗户而没有扰动灰尘,要么...”
她停顿了一下,缓缓道:“要么灰尘是在窗户被关闭后撒上去的。”
办公室内顿时安静下来,这个可能性让所有人感到震惊。
方哲首先打破沉默:“伪造现场?但为什么要这么做?”
陈墨缓缓靠回椅背,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让我们思考一下。
如果窗户实际上可以打开,那么密室就不成立。但为什么有人要制造密室的假象?”
苏瑾继续她的分析:“还有一个细节被忽略了。床头柜上的水杯。”
她调出相关照片:“水杯的位置看起来很正常,但仔细观察杯底与柜面的接触区域,有一圈极细微的水渍痕迹,比杯底首径略大。”
“像是杯子被移动过?”方哲猜测。
苏瑾点头:“而且是在装有水的情况下被移动过,然后放回原处,但位置有轻微偏差。”
陈墨眼中闪过思考的光芒:“死亡时间在晚上十一点左右,而赵德明八点就回房了。
三个小时里,他可能喝过水,杯子被移动也不奇怪。”
“但为什么移动杯子的人要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回几乎原来的位置?”苏瑾反问,“这不像是正常的行为。”
林风突然插话:“图像增强完成了。门框上的纤维看起来是某种合成材料,黑色,有细微的网格纹理。”
“像是某种衣物纤维?”方哲问。
“或者手套材料。”苏瑾补充道,“但为什么会在门框那个位置出现?”
陈墨缓缓端起那个旧搪瓷缸,喝了一口茶:“让我们把这些碎片拼凑起来。
门锁上有工具划痕,窗锁只是看似锁上,水杯被移动过,死者手指有蜡迹,伤口有异常,血迹喷溅被部分阻挡...”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深远:“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细节,可能指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案发经过。”
方哲拿起时间线记录:“根据李晓丽的证词,她大约十一点半听到刮擦声。如果那就是门锁被操作的声音...”
苏瑾接话:“那么死亡时间可能更晚,而不是胃内容物推断的十一点到十二点之间。”
陈墨缓缓摇头:“或者,胃内容物推断是正确的,但刮擦声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他站起身,踱步到白板前,写下所有新发现的异常点:
1. 伤口下的细微擦伤
2. 血迹喷溅被部分阻挡
3. 手指尖的蜡迹
4. 门锁上的工具痕迹
5. 门框上的黑色纤维
6. 窗锁未完全锁死
7. 水杯被移动过的痕迹
8. 死亡时间与刮擦声的时间差
“这些异常看似分散,但如果从某个特定角度观察...”陈墨的声音逐渐低沉,仿佛在自言自语。
苏瑾突然抬起头,眼中闪过领悟的光芒:“陈老,我有一个想法。”
所有人都转向她。
“如果...如果不是谋杀呢?”苏瑾缓缓道,“至少,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谋杀。”
方哲困惑地皱眉:“什么意思?”
苏瑾整理着思绪:“所有这些异常——伤口下的擦伤像是犹豫或调整,血迹被阻挡,水杯被移动...这些是否可能指向一个不同的场景?”
陈墨的眼神变得锐利:“比如?”
苏瑾深吸一口气:“比如,赵德明可能是自杀,但有人发现了现场,于是重新布置,制造了他杀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