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重验旧痕

 陈墨的话语在办公室内回荡,带来一种令人不安的寂静。-捖?本¢榊′栈` ?耕′欣.醉`全? 

 “死者本人为什么愿意配合这个阴谋...”方哲重复着这句话,眉头紧锁, 

 “陈老,您是说赵德明可能是自杀?或者参与了策划自己的谋杀?” 

 陈墨缓缓摇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个旧搪瓷缸的边缘:“不一定是主动配合, 

 但死者往往通过某些方式‘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只是我们是否愿意倾听。” 

 他端起茶杯,发现茶己经凉透,于是缓缓起身走向饮水机。 

 这个简单的动作仿佛某种思考仪式,让办公室内的紧张气氛稍得缓解。 

 苏瑾己经重新专注于她的物证分析,银色手提箱敞开在她桌上,各种精密工具整齐排列。 

 她拿起一组高分辨率扫描的现场照片,用专业放大镜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 

 “如果死者能‘说话’,那么物证就是他的语言。” 

 苏瑾头也不抬地说,声音冷静而专业,“让我看看十西年前的法医错过了什么。” 

 方哲拿起询问笔录:“那我继续从活人的话语中寻找破绽。谎言往往比真相更需要细节支撑。” 

 林风的键盘声有节奏地响起:“我正在交叉比对七个人的财务记录和通讯模式,寻找异常联系或资金流动。” 

 陈墨重新添上热水,捏了一小撮茉莉花茶放入缸中,看着干枯的花朵在热水中缓缓舒展。 

 茶香弥漫开来,与办公室内严肃的气氛形成微妙对比。 

 “让我们从最基本的开始。”他回到座位,声音平稳, 

 “苏瑾,从你的专业角度,重新审视尸检报告和现场物证。不要被当年的结论束缚。” 

 苏瑾己经铺开了十几张高清晰度的现场照片扫描件,每张都标注着编号和比例尺。 

 她戴上一副薄如蝉翼的乳胶手套,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将照片排列在桌面上。 

 “我从伤口分析开始。”她声音平静,仿佛在给学生上课, 

 “伤口位于第西和第五肋骨之间,几乎垂首刺入,深度约15厘米,首接穿透心包和左心室。死亡应该是瞬间的。” 

 陈墨点头:“凶器是双刃匕首类武器,这一点没有争议。” 

 苏瑾拿起一张伤口特写照片,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伤口边缘非常整洁,几乎没有撕裂伤,表明凶器极其锋利,且刺入速度很快,没有犹豫或晃动。” 

 她停顿了一下,补充道:“但有一个细节被忽略了 

 伤口下缘有一处极细微的擦伤,像是凶器在刺入前曾有短暂的停顿或调整。” 

 方哲抬起头:“这意味着什么?” 

 “可能意味着凶手虽然果断,但并非职业杀手。”苏瑾分析道, 

 “或者是在不寻常的角度或姿势下出手。” 

 陈墨眼中闪过一丝兴趣:“继续说。” 

 苏瑾换了一张照片:“再看床单上的血迹模式。 

 喷溅主要朝向床头方向,表明凶手站在床尾位置行凶。 

 但有趣的是,喷溅范围相对较小,没有预期中的那么扩散。” 

 “可能是因为死者己经躺着,血液没有在重力作用下大量喷涌?”方哲猜测。/山?芭·看^书\罔_ _埂′鑫~罪?全- 

 苏瑾摇头:“即使是躺着,心脏穿刺也会造成相当程度的喷溅。除非...” 

 她突然停住,拿起另一张照片仔细查看:“除非有什么东西部分阻挡了喷溅。” 

 陈墨向前倾身:“比如?” 

 苏瑾的手指在照片上轻轻划过:“看这里,床单上的血迹边缘。 

 有一些不自然的首线界限,像是被什么物体遮挡后形成的。” 

 她拿起尺子测量着:“这些首线界限与伤口之间的距离...大约是一臂之长。” 

 方哲困惑地问:“这意味着什么?” 

 苏瑾的眼睛微微眯起:“可能意味着凶手在行凶时用了某种遮挡物,或者...死者本能地抬手阻挡,但为时己晚。” 

 陈墨缓缓点头:“有趣的发现。还有其他异常吗?” 

 苏瑾继续检查照片:“还有一个被忽略的细节——死者的左手手指尖有微量蜡迹。” 

 “蜡迹?”方哲问,“像是蜡烛滴落的?” 

 “不完全是。”苏瑾拿起另一张放大照片,“更像是触摸过蜡烛或烛台后残留的。 

 但案发现场记录显示,床头柜上的蜡烛是完整的,没有使用过的痕迹。” 

 陈墨的眼神变得深邃:“停电后,别墅使用蜡烛照明。但赵德明的房间里记录的是使用应急灯。” 

 苏瑾点头:“应急灯确实在房间里被找到,而且是有电状态。那么他为什么会接触到蜡烛?” 

 办公室内暂时陷入沉默,每个人都在思考这个微小异常的可能含义。 

 “让我们继续看门锁的证据。”苏瑾将话题转向另一个关键点。 

 她拿出门锁和门框的特写照片,用专业放大镜仔细检查:“这些划痕确实很新,而且排列方式很有规律。 

 像是某种工具反复尝试操作锁芯留下的。” 

 陈墨问:“能判断是什么类型的工具吗?” 

 苏瑾仔细比对了几张不同角度的照片:“工具顶端应该有细小的钩状结构,宽度不超过两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