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礼之争(第3页)
“让他们在今天这样一个日子里,能够轻松一些,畅所欲言,分享喜悦,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一派胡言!”陈夫子气得浑身发抖。
“你这是在为这些顽劣小儿的无礼之举开脱,长此以往,尊卑有序的纲常何在?师道尊严何在?”
“陈兄,时代变了!”
李夫子终于也提高了一些音量,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我大夏朝立国百年,海晏河清,靠的不仅仅是祖宗之法,更有历代先贤与时俱进的变通智慧,我等读书人,若是思想僵化,只知死守教条,如何能为朝廷分忧,为圣上解难?”
这番话,已经将一场关于礼数的争论,隐隐上升到了治国安邦的层面。
大厅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
在场的夫子们,也迅速地分成了两派。
一些年纪较大、思想保守的夫子纷纷点头,出声附和陈夫子,认为礼法是万事之基,绝不可动摇分毫。
他们引经据典,从周公制礼作乐,一直说到本朝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言辞凿凿,认为任何对礼数的挑战,都是动摇国本的危险行径。
而另一边,以李夫子为首的一些中青年夫子则表示赞同。
他们认为学问之道在于经世致用,死读书、读死书,最终只会变成无用的书呆子。
他们强调法与时移,礼与俗化,认为一味地固守旧礼,只会让学问脱离实际,变成空中楼阁。
两方人马你一言我一语,争执得面红耳赤。
原本的谢师宴,彻底变成了一场关于儒学思想的辩论会。
那些新晋的童生们,一个个都看傻了眼。他们何曾见过这等场面?
平日里在他们眼中高高在上、学问高深的夫子们,此刻竟像菜市场的学究一样,为了一个礼字吵得不可开交。
王辩更是看得目瞪口呆,他悄悄地拉了拉周青川的衣角,小声问道:“青川,他们在吵什么?”
他已经完全忘了刚才被钱夫子训斥的恐惧,所有的注意力都被这场突如其来的争吵吸引了。
周青川看着眼前这番景象,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他知道,这不是偶然。
儒学发展了上千年,内部早已分化出无数流派。保守与革新,复古与经世,这两股力量的冲突,贯穿了整个封建王朝的历史。
今天这场争论,不过是这巨大冲突下的一个小小的缩影罢了。
“他们在争论,是规矩重要,还是人心重要。”周青川低声回答。
他看着那些争得面红耳赤的夫子,又看了看站在一旁,脸色阴晴不定,似乎也在思索着什么的钱耀祖。
心中明白,这场由王辩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引发的风波,恐怕不会轻易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