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幕僚面试(第2页)

 怎奈家父不听我劝告,硬要和竇武、陈藩他们搞到一起,以至於我的才能没能被公之於眾。”

 “我听说如今有能力有抱负的清流派士大夫大都去投袁绍,看在你是荀昱之子的份上,袁绍难道不收留你吗?”

 “袁绍那……我去过,但他似乎嫌我不懂礼数,总是对我闭门不见,我也知道他的意思,所以就走了。_x¢i\a·o_s/h_u/o?g*u.a′i`.!n~e`t\”

 “不懂礼数?”

 “吕公应该能理解我吧?士人们动輒就几个小时夸夸其谈,明明心里看对方不爽还要行礼说些场面话,特別是我们这帮小辈,说句话都要看他们脸色,半天也说不到问题的重点。

 我常觉得明明我才是把事情看得最透的那个,为什么要被禁止说话,非要等让那些年老昏聵的人辩论个半日,最后得出一个我早就想明白的结论?”

 吕布的確是这么感觉的,但却没想到士人出身的荀朗也会如此评价。而荀朗又继续说道:

 “老实说,明德兄也有同样的问题,只不过他和我也是故交,不会因为做些失礼的事就像那袁绍一样把我赶走。”

 “是吗……既然如此,那我也不说些虚的了。

 我听说你在当属吏的时候,把当地经济搞得不错,那你先说说你推崇的先贤,告诉我你对他们经济政策的理解。”

 “吕公果然爽快,那我就直说了,我喜欢桑弘羊、商鞅、李斯这些人,他们提出的法律丰饶国库,进而为国立下了丰功伟绩。其中,桑弘羊的均输法、平准法等,依靠国家调配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有限的资源做更大的事,我觉得是对国家很有益的举动。”

 “原来如此……我也觉得这些人都曾为自己效力的国家做出过突出的贡献。”

 “嗯,我知道吕公和那些儒生不同,所以一定能理解我的想法。

 我认为所谓儒士与法家的区別,本质上只是立场的区別。儒士已经满足於自己当前在社会中的地位,或者至少代表了那些食利者,所以效仿古人,推崇礼节,维持社会的现状就是他们所需要的。

 而法家不满足於自己当前的地位,寻求集中国家的力量发起对內或对外的变革,更改现有的权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