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座林译喜欢风箱果的乐天

第186章 第一层防御体系(第2页)

 林译在此部署了六个加强连,分别驻守三座山头与两道防线;赵峥仓则率部队暂作休整,随时准备作为预备队投入战斗,誓要在此死死牵制住敌军。

 鬼子第一波进攻直指一处小山梁。这里是整个防御体系的关键战术要点,驻守着一个加强连。从山梁向东,可直接威胁第一道防线;向西则能夺取高地,动摇整个环形防御体系。

 这座山梁坡度达60度,本就易守难攻,山体内部还被挖出数条通道;机枪碉堡由山石与混凝土浇筑而成,外部覆盖藤蔓伪装,隐蔽性极强。

 鬼子第一波攻势刚发起爬坡,便被碉堡内的机枪火力死死压制;试图绕后迂回,又完全暴露在环形防御工事的视野中。

 守军随即动用花旗支援的两门两联装波福斯40毫米炮展开轰击,一时间炮火轰鸣,迂回的中队被打得鬼哭狼嚎,不得不狼狈撤退。

 另一边,28师的阵地同样陷入惨烈激战。他们依托卡尼河两岸,尤其是河口处的沙洲,与鬼子展开了一场艰苦的拉锯战,成功牵制了敌军两个大队的兵力。

 这条河虽不足十米宽,但水流湍急,河上仅有一座由约翰牛建造的钢架桥可供通行。双方围绕这座桥与沙洲反复争夺,战线几度易手。 鬼子企图凭借火力强渡桥梁,但在我军密集火力封锁下未能得逞。随后,敌人在陆航的轰炸掩护下,再次发起冲击,同时以四一式75毫米山炮进行火力支援。

 28师虽以迫击炮抵近还击,却遭鬼子炮兵精准压制,形势一度危急,甚至师长也亲赴前线,踏上弹药箱端起民二四机枪射击。直至司令部调派的炮兵部队抵达战场,才逐渐扭转劣势。

 实战证明,火力多一分,胜算就多一分。约翰牛提供的4.5英寸重炮虽属一战老炮,却依然威力惊人。

 武器终究是要用于战场的。纵然射程有限,但只要进入专业设置的炮位,一轮齐射就足以压制小鬼子火力,令其攻势暂歇。

 战士们发现,一旦拥有重炮支援,对面那些强悍的小鬼子似乎也没那么厉害了。先前久攻不下的阵地,在重炮覆盖后迅速易手。原来,所谓的士兵素质差距,是可以用炮火弥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