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催人泪下的《雄关漫道》(第2页)

 当年他们一个师从延安出发,奔赴华北前线。

 班长为了给其他兄弟争取活命机会,拉响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连个尸首都没留下。

 等到决战胜利时,当初一起出发的一个师,最终只剩下五个人。

 其中林怀生去了江南,他们四人则留在京市,替那些牺牲的兄弟们看着这片他们用热血守护的大好江山。′p,a¨o¨p^a?o¨z*w~w_.-c/o,m+

 “这幅艺术品有名字吗,是哪个单位绣的?”刚刚惊呼的夫人问道。

 工作人员:“这是林纫芝同志的个人作品,她将其命名为《雄关漫道》。”

 代表团夫人喃喃低语:“雄关漫道、雄关漫道,这个名字有什么寓意吗?”

 工作人员满脸无措,这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围。

 周叙见此,意识到他的机会来了。

 他向领导眼神请示后,走上前两步,开口时声音不徐不缓。

 “女士,接下来由我替您解说。林同志为她这幅作品取名《雄关漫道》,该名字化用了我们华国伟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一诗句。”

 周叙把绣品转向正面,绵延不绝、气势磅礴的长城压在所有人心头。

 “在华国,‘雄关’一般指地势险要、气势雄伟的关隘,通常是古代军事防御的重要据点。从具象来看,这幅作品的‘雄关’,指代的是险峻难攻的长城。”

 周叙边说,边转向绣品反面。

 “至于‘漫道’一词,它在华国古文中有两个含义,一个意思是‘不要说、别说’,另一个意思是‘漫长的道路’。

 这里林同志采用的是后者,既指宝塔山前的小路,又指漫长遥远的革命征程。”

 不待代表团夫人反应,在场的老将军率先大声叫好,嗓音浑厚有力,“说得好!”

 面对众多革命前辈称赞的目光,周叙谦逊颔首,继续用手指轻轻转动绣架。

 他让众人从45度角观赏,只见长城的一座敌楼飞檐恰好与宝塔山的山顶轮廓重叠。

 随着他不停旋转,代表团夫人失声惊呼,“长城的雪在化!”

 原来反面延河水波的虚实针在正面透出,恰似长城的积雪消融成溪流。